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规律》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规律》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观察联欢会场”——“填入场券”——“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索。
1、重点没有讲透。在教学找规律的方法时,没有强调规律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只在口头上说:“我发现了红、黄,红、黄这样的规律。”结果有些学生认为身边的事物只要出现了一次,就是有规律的。其实可以在教学时,在有规律的每组之间划上虚线,让学生充分理解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从而正确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2、难点没有突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调整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实现预想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实现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在本课中教师还不善于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如检查联欢会入场券时,发现有学生这样做:
●○○●○○●○(●○○●○○●○○)
我并没有马上、仔细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只是让别的学生进行纠正。若及时追问:“他做得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进而讨论得出:“先要把不完整的规律补充完整,才能接着往下涂。”这样就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出现的,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随堂机智显德尤为重要,而隐藏在随堂机智背后的恰恰是教师的观念和专业素养。教师即使做旁观者,也应该是积极的旁观者。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再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八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初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二次根式)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分式知识点: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
2015年初二数学必修知识点:菱形的定义
2015八年级数学必修知识:数据的分析
2014-2015初二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2015初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
15初二数学重点知识: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
2015年初二数学必修知识:梯形的性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常见图形的对称轴与画法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数学定理知识点参考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总结:轴对称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修知识点:数的开方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讲解2014
初二下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
2015八年级数学必修知识点:频率与概率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初二年级数学认知图形知识点总结
2015初二数学必修知识点:矩形的定义
最新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必修知识点范文
人教版初二数学分式的乘除法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