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
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
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好多的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理解的只是少数,课堂上总体来说有些乱。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罗嗦,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2014靖江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联考试题
2014江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四章因式分解讲义及中考题(北师大版)
2014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试卷
2014揭西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分段函数练习题
2014无锡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变量与函数练习题1
变量与函数练习题3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练习题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讲义及中考题(北师大版)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
2014泰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4初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测试题
正比例函数练习题2
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练习题
一次函数第2课时练习题
2014泰兴下学期八年级考试数学期中试题
变量与函数练习题2
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练习题
2014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北师大版)
2014兴化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测试题
2014东台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南京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质量调研试题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苏科版)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测试题
2014泰州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4深圳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