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
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 。
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人说: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也难了。今天,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不过路还是要走下去,我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课改之路扎实坚定地走下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体积和容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工程问题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知识点强化练习题26
2016届高考文科数学第二轮必考点复习课件8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连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分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数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大树有多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教案
2016届高考文科数学第二轮必考点复习课件7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知识点强化练习题24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数乘法运算法则
2016年贵州高考数学试题(理科 全国卷Ⅲ)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知识点强化练习题25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知识点强化练习题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工程问题(2)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运算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体积单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面积的变化
概率的应用教案
2016届高考文科数学第二轮必考点复习课件9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倒数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确定位置-动手操作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二轮必考点复习课件1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