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用两步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首先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这次展示交流的机会。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去姥姥家混和运算》的信息窗一,这个信息窗的内容是学习连加、加减混合的混和运算和解决问题,即引导学生根据现实情景列出混合运算的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情景体验运算顺序。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们课标实验教材的混合运算承载着两项任务:一是解决问题,二是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拿到教材后,我们仔细分析了教材,像这种连加、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学过10以内、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下册又学过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河加减混合,可以说学生对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熟练掌握了,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次接触了,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们把重点定位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因此,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对运算顺序只是一笔带过。

2、情景的选择

教材中呈现的情景是去姥姥家买衣服而引发的数学问题,选取的素材虽然非常生活化,但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就尝试着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由于我们学校前段时间刚刚召开了春季运动会,我们觉得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果用运动会的情景来教学,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了运动会的情景,试讲时发现,学生对这一情景并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还是调动不起来,学生还是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是,我们就对孩子做了调查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我就观看了剧情简介,依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我们创设了羊羊们过新年买新衣的情景,并把练习题以庆新年开运动会的形式串成了情景串,课堂的面貌大为改观,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整节课学生始终都是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学习的。在试讲的时候,下课后就有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对我说:杨老师,我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了,所以我特别喜欢这节数学课,太有意思了,你下回还能再能给我讲一节这样的课吗?看来童话情景的创设确实能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童话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连贯性,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保持着不断向前发展的积极态势,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多数学生都能自觉的寻找和承担新的任务。

3、两步应用题思维训练的体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转折点,而解析应用题的核心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它与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定律等数学知识一样,是用数学化的语言总结出的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去读题、读懂题,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等,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解题时我们注重分析题中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一个中间问题,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比如例一,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也就是让学生说说想法,然后又让学生说说算法,你先求的什么,又求的什么,学生无论从条件推向问题去思考,还是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去分析,根据找到的数量关系都能发现只要先求出喜羊羊的衣服多少钱,题目的最终答案便可迎刃而解。使学生达到会做、会想、会说,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关于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我又问了一句:在这个综合算式里,你先算的什么?为什么先算65+62?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来理解运算顺序,发现这节课学的综合算式和以前相比只是数变大了,但是运算顺序还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了层次性,把练习逐步深化,先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混合,然后是一道只有两个条件的解决问题,最后一道是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的,信息和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还有多余条件,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这样有坡度的练习,充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有一个地方我忽略了,就是关于脱式计算的问题,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教材中并没有要求学习脱式计算,但是由于这节课是第六单元的内容,为了讲这次课,这个班的老师一直在给我留着这节课,在学第八单元连乘应用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了脱式计算了,所以今天有很多孩子做题时都是用的脱式计算,但是我板书时忽略了这个问题,直接写的得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反思,由于我比较年轻,没有上公开课的经验,所以在一些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上,还缺乏经验,存在不足,还请各位领导与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