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所以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回忆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016年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知识点
小学数学公式:和差问题公式
小学常用数学公式:算数计算公式公理
解析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公式之圆形计算式(卡瓦利里求解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知识点
常用数学公式之数学英语词汇(s 字表)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计算公式
数学几何形体计算公式
精编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数概念知识点
有关同向行程问题的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品读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知识点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盈亏问题公式
2016小学数学公式:流水问题公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约分和通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数的知识点(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浓度问题公式
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正方形
品读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概念知识点
有关圆面积的小学数学圆形计算式
2016小学数学公式之数学英语词汇(n 字表)
2016小学数学符号读法大全汇编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旋转与平移知识点
小学数学几何体计算公式应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数学基本概念
常用小学数学公式:相遇问题公式
2016小学常用数学公式:浓度问题公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总结
小学数学圆形计算式之开普勒求解圆面积方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