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我们的鞋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我们的鞋码》教学反思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统计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描述来解决问题。本节课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的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了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会到了这种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用好教材,因势利导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
教材呈现的主题是:我们的鞋码。事实上课本中呈现的学生的鞋码和学生人数与现实中我们学生的鞋码和学生的人数是有区别的。那么怎样既能结合教材情境又能联系同学的实际,让学生很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呢?那就要适当补充和调整教材内容,同时做到因势利导。为此,课前我收集好我们班同学鞋码的原始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全体学生参与收集的。接着引导学生进生对原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记录和整理的过程,我充分地发挥学生了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这时学生有的画三角形、有的画圆形、有的画对号等等,由于画正字是重点,所以我有意把它放到重要的地位上,将它动态展示给学生。
二、 练习时创设课堂易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因势利导。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我选择了两项练习:抛硬币和摞小方块游戏活动。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再一次系统地经历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填表和制图过程,并提出和解答有关的问题。
总得来课,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在细节我发现了不足:一是在填表制图后,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回答;二是学生制图不美,有的涂得很不像样。那么,针对这些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将问题具体化,慢慢过渡一下;然后在制图上多加指导。
2.8.1 找规律(图形)|人教课标版
2.2.3 解决问题|人教课标版
2.7.1 认识时间|人教课标版
2.1.1 上 下|人教课标版
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人教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
2.6.5 解决问题|人教课标版
2.4.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 不进位 )(参考教案二)
“排一排”的教学设计
新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一单元教案
1.3.6 5以内的加法
2.4.4 摆一摆 想一想|人教课标版
2.5.1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人教课标版
2.2.1 《十几减9》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2.3.1 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课标版
2.8.2 找规律(数)|人教课标版
2.9.1 统计|人教课标版
2.4.1 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2.5.1 人民币的认识|人人教课标版
2.3.3 立体图形的拼组|人教课标版
2.3.2 平面图形的转换|人教课标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参考教案二)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人教课标版
2.6.1 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人教课标版
2.6.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课标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人教课标版
2.5.1 认识人民币|人教课标版
1.2.3 长短 高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