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北师大版数...

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所使用的情境能够贯穿整堂课,有始有终。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分糖果,让学生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整节课我把教材略做改动,把后面的分小棒,改为分糖果,最后,拓展数学时,让表现最出色的小组抓一把糖果,平均分给自己的组员,让学生再一次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我想是由于前面一些环节的设计不当有关。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   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