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做家务》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做家务》教学反思1、从生活中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注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本课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9双筷子有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很好地培养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本堂课,我尝试大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2的乘法口诀。
如:1双筷子有几根?(学生:2根)里面包含有几个2?(1个2)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2=2
能编出口诀吗? 1个2就是:一二得二。
2双筷子有几根?(学生答:4根。)里面包含有几个2?(2个2)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2=2
能编出口诀吗? 2个2就是:二二得四。
(最后归纳出:当积满十,编口诀时不需要得。)
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我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课堂内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自己经过尝试,学生学习的效果比我想象中更加理想。因为:①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②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加有信心,他们才更加有动力。
3、重视自主探索是发展思维的关键。
传统的教法,通常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编写乘法口诀,会背诵口诀,并会用所学的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上。 这样做,通常会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本节课,我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并编写出2的乘法口诀,而且在练习上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设计,例如:在课的最后,设计了学校举行运动会的练习,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索,使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乘法口诀之外的乘法计算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在做练一练的第4题4个人有几只手和8只手有几个手指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对1双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导看图说话时又忽略了这几个问题,就急着让学生做,没想到竟然有一些学生把4个人有几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几个手指做成810。由于我没有做好练习前的引导,以至于学生对题目的错误解答,这是我的失误之处。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苏教版初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参考
(数学)初三年级寒假作业(人教版)
2016年小升初数学复习模拟试题
2015九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2016年中考数学辅导:内角和公式证明
小升初数学中的利润与折扣问题公式汇总
2016年常考小升初数学真题与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精选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考试
2015—2016学年度一年级数学上册段考质量分析
2015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参考
人教版初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5-2016上小学六年级段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寒假作业试题精编
数学初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精选
一年级数学《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辅导参考: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计算题精选
北师大版小升初数学期末检测填空题汇总
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2015年初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选择题)
人教版2015数学初三寒假作业答案
初三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初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选择题参考
备战2016年中考数学: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2015(简答题)
初三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2015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辅导:注意总结方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