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9
收藏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次根式加减运算.
2.内容解析
在二次根式性质和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是把二次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就可以了,所以本课内容与整式的加减法类似,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的实质,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核心是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基本依据是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配律.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应用分配律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会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经历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能探究归纳,概括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先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运用分配律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目标(2)是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方法,并能在练习中加以运用,能说出依据.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类比思想是根据不同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类似之处,猜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中,最后是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但几个二次根式是否可以合并,这一判断没有整式同类项的判断直接. 前者往往需要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时,指向一定要明确,由浅入深,总结得出“一化简”、“二判断”、“三合并”的步骤.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灵活运用性质、算律运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现有一块长7.5dm,宽50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课本图16.3-1所示的方式 ,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2和18dm2的正方形木板?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意.
追问1: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截出两块正方形木板?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长够、宽也够”,<5,
<5,从而把问题转化为“长是否够?”,即转化为比较
+
与7.5大小问题,这就需要计算
+
. 引出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
追问2: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
?
师生活动:让学生讨论,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路,有的学生提出可先估计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把它们的值与木板的长比较;有的提出可化简求和,教师适时给予肯定评价.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
是让学生感受学习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分析如何计算
+
让学生了解到本课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全新知识,而与二次根式的化简密切相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问题2:化简结果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并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追问1:你能化简吗?
师生活动:学生指出它们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老师给予肯定评价.
追问2:你能化简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合并同类项,令,学生总结方法得出结果.
追问3:能化简吗?与上题
区别在哪?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令,
,得出结论:不能
、
的被开方数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探究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问题3:、
都是最简二次根式,那
、
是最简二次根式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给予肯定评价.
追问1:如何化简+
?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合并同类项,总结得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追问2:你能解决问题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7.5.可以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正方形,教师给予肯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一化简,二判断,三合并.”
问题3:化简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请学生板演,说出计算步骤与依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配律).
设计意图:将具体数字的运算推广到含有字母的一般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同时强化算理.
(三)典型例题
例1 计算(1); (2)
;
(3); (4)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强调步骤和算理,对出现的错误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和算理.
练习1 下列计算是不正确?为什么?
(1); (2)
;
(3); (4)
.
练习2 计算
(1);
(2);
(3);
(4);
(5); (6)
.
设计意图:练习1可引导学生辨析计算中的常见错误;练习2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检验本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达成度.
(四)课堂小结
1.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与依据是什么?
2.在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有哪些地方易错?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实现学生记忆的优化,知识的内化.
五、同步练习
1.填空
(1)
(2)=
(3)
(4)
设计意图:用分配律做二次根式加减运算.
2.下列二次根式能与合并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与④
设计意图:强调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基础是将二次根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初一数学四边形知识点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三角形知识点
初一数学知识点相交线和平行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精讲
初一数学知识点讲解: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圆
2013七年级数字知识点总结:相交线、平行线
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数学二次根式讲解
初一数学知识点讲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点
初一数学知识点:图形认识初步知识点辅导
七年级数学四单元习题训练平行线的判定
青岛版初一下册数学达标检测:科学计数法
精编初一数学同步测试之多项式乘多项式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式和因式分解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之有理数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四边形
初一数学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详解
初一数学知识点:矩形菱形正方形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实数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二次根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多项式
初一数字知识点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初一数学知识点:单项式
数学知识点整式和因式分解
关于实数的数学知识点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巩固训练: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