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育英学校小升初入学分班考数学试卷
人教B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函数的应用(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二)》导学案教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三)》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一)》导学案教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三)》说课稿
高考数学复习初等函数知识点:一次函数
2017年小升初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2017年小升初数学考试综合复习卷(带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学分析
整理小升初数学约分和通分相关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册《分饼》教学反思
人教B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数学急转弯:烙7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
数学烧脑题:怎样能量出4升的水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分饼》教学有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9加几》导学案教学案
高考数学复习初等函数知识点:对数与对数函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案导学案
高考数学复习初等函数知识点:指数与指数函数
小升初数学计数加法原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