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线八角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3、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经历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
5、通过说理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1、对三线八角的理解;2、对距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讨论交流
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总结一下,与同学交流,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⑵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形成的八个角中分别有几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⑶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⑷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⑸什么是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展示提升
A组:基础训练
⑴如1,用吸管吮吸易拉罐内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夹角∠1=74°,那么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2____度.
⑵如图2,设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相等的一对角____________.
⑶如图3,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⑷如图,a//b,是
的3倍,求
的度数。
⑸如图,,点
在
的延长线上,若
,求
的度数
通过练习,写下你的收获与不足
B组:巩固提高
⑴如图,∠1=∠2,则∠2与∠3的关系是 , ∠1与∠3的关系是 .
⑵如图,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有( )
A.、3个 B.、2个 C.、5个 D.、4个。
⑶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一定相等 B.一定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可能既不相等也不互补
⑷如图,把矩形沿
对折,若
,则
等于( )
A、
B、
C、
D、
⑸如图,已知∠ABC=40°,∠ACB=60°,BO,CO平分∠ABC和∠ACB,DE过O点,且DE∥BC,求∠BOC的度数.
通过练习,写下你的收获与不足
C组:拓广探索
⑴如图a//b,∠1=70°,∠2=35°,则∠3= ∠4=
⑵如图,AB∥CD,∠1=110°,∠ECD=70°,则∠E的大小是( )
A、30° B、40° C、50° D、60°
⑶如图,E是DF上一点,B是AC上一点,∠1=∠2,∠C=∠D,求证:∠A=∠F。
3、课堂小结
说出你的收获,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4、课堂小测
1、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 H, GM, HN分别平分,试说明GM ∥HN.
2、已知AB∥CD,BC∥DE.试说明.
数学课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一诊”将开考冲刺阶段掌握复习策略至关重要
状元心得:备战2013年中考三十条实战经验
Web自适应学习与自主互助学习型新课堂
追寻唤醒学生思想力量的教育
如何做好数学的命题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巧用五字诀学好初一数学
浅谈数学批判思想的培养
数学中的“听、说、读、写、想”
会控制情绪的孩子学习好
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的特征与一般过程
数学学习需要新理念,新形式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
2015中考压轴题突破技巧
中考冲刺:轻装上阵,迎接中考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
上初二了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点建议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初一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很重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中考复习 紧跟老师是关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应用策略
中考增强信心的九种有效方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班内分层教学”初探
寓美育于数学教学中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