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猜想-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
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二、猜想
已知36×30=1080,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会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师: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
小结:在36×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想、验证。
学生任意举例填表。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展示作业纸,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小结:没有一个人举的例子不符合这个发现,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存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四、应用
1.用规律解释: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15=?(简便算法)
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1、2。
3.数学日记。
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
师:你能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大家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智慧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魂”。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