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1、教具:实物投影、图形等
2、学具:图形、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出梯形
2、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2、师:你们都了解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并请学生指一指)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认识梯形的特征
(1)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师: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 师:根据你们学习图形的经验,你能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2)师:阅读书上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内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等腰梯形
(1)师:在你们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没有两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里面剪出来吗?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2)讨论: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吗?
1、小结
二、游戏
师:我们一直是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剪出梯形的。可见,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你们能不能从梯形里面(剪一刀)剪出两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总结:(1)你有什么收获或有问题
(2)请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测试2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2
一年级数学8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33
一年级数学7加几练习题2
一年级数学6和7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测试题2
一年级数学7加几练习题1
一年级数学1、2和3的认识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34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7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36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40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综合练习
一年级数学8加几练习题2
一年级数学5、4、3、2加几练习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39
一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练习3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题31
一年级数学5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3
一年级数学5、4、3、2加几练习题1
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练习1
一年级数学6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2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测试题1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