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求时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小数除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几和第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周长对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广角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除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的口诀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几个和第几个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土地面积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两部式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抛硬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桃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一: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有关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苹果(无余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梯形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元、角、分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