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八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八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二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20-21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发现音高与杯中液体容量多少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2.能够制作简易的杯琴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体验音乐的神奇和成功的愉悦。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三、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美妙的杯琴是在学生学习了升和毫升这一单元之后安排的一次与容量相关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击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发学生用杯琴敲出乐曲的学习兴趣,享受数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奇与美妙。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敲击容器的经验,知道敲击不同的容器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音乐课上,学生也掌握了基本音阶的音准,能用竖笛、口琴等表现基本音阶,吹奏简单的乐曲。但学生对于发音背后隐藏的原理缺少了解,更缺乏体验。通过本课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能够体悟容器、容量与音阶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杯琴,品尝到创造的乐趣。与此同时,随着活动的推进和体悟的加深,学科综合渗透而生成的独特美感也将自然呈现。由于活动准备的器具较多,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容易出现兴趣转移而忽略数学内容本身的现象。因此,教学时要突出数学思考和数学规律的探究、发现和归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激发内驱
1.欣赏:
老师演奏一首乐曲,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引新:
交流这首乐曲是用什么来演奏的,并给这个乐器起个名字。(杯琴)
二、实验探究,体验感悟
活动一:猜想验证
1.猜测:
do这个音是由哪个杯子敲出的吗?为什么?
预设一:水越多,音越高(或者水越少,音越低)。
预设二:水越多,音越低(或者水越少,音越高)。
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2.验证:你需要用几只杯子来验证呢?
小组活动。
3.汇报。
得出结论:水越多,音越低;水越少,音越高。
活动二:制作杯琴。
1.制作方法:
(1)怎样才能既好又快地制作好一个杯琴呢?它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一步一步来制作?小组成员应该如何?小组先讨论一下。
(2)小组先讨论再交流汇报。
2.分组完成小组活动:
(1)既好又快地制作好一个杯琴
(2)用制作好的杯琴为大家演奏一首熟悉的乐曲。
3.交流展示:
(1)演奏、评比。
(2)交流感受。
4.问题拓展:
(1)下次演出,如何迅速地重新做好这个杯琴,讨论方法。
(2)汇报:预设:用量筒或者量杯测量水的体积、用尺测量水面的高度、贴上标签、称量重量等。
(3)小组操作活动。
(4)汇报交流。
三、反思提升,延展兴趣
1. 你知道吗,杯子装上不同量的水为什么可以演奏?(原来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同的音。)
2. 延展:介绍根据这样的原理创造出的乐器:编钟、排箫等。
3.布置课后自主作业。
①自创乐器的设计制作。
②围绕今天数学课的活动,写一篇数学日记。
③进一步研究杯中水的量与音高的关系。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5
认识路线教案2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10的加减法教案
1到5的加法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4
统计教案3
对称图形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5
认识路线教案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5以内的减法教案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4
6和7的认识教案
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认识路线教案5
加减混合教案2
时分的认识
《千克与克的认识》
10加减法的练习教案
6和7的组成教案1
5以内的减法教案1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2
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