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重点是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运用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中考网小编特整理了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在识图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从不同知识的背景提取的对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阅读习题13.3的第四题
学生阅读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分别回答:
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
2、提出看图说图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输入解析式后,立刻显示出函数图象来,这样看图、识图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从上题就可以看出,图形的表示更直观,一目了然.也便于分析结论.数学不仅有数的一面,也有形的一面.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茵曾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找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子.
3、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素材,体会以图识性.
例1、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表示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相应溶解度,现有未饱和的A、B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都是800C.如果不准增加A、B两种溶质,请你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分别把它们变成饱和溶液
(读题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若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老师可以解释一下.一般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学生都从图中看出了什么.既有定量的分析,又能得出定性的规律).
从A、B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着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很快,而物质B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对未饱和的A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使它饱和因为根据A物质的曲线,可以看出,降低温度,物质A的溶解度会迅速减小.
而对B物质来讲,它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要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就需要用减少溶剂的办法.把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掉一些.溶剂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不饱和的溶液就会变成饱和的了.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教案,由数学网整理,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数学网。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ppt课件3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分数乘整数》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有理数》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ppt课件3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2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分数除法的应用》ppt课件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有理数》ppt课件2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ppt课件2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圆的周长》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圆的周长》ppt课件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分数除法的应用》ppt课件2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1.3《截一个几何体》ppt课件2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圆的认识》ppt课件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5《有理数的减法》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3《绝对值》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3《绝对值》ppt课件3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分数乘分数》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众数的意义及求法》ppt课件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2《数轴》ppt课件4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分数除法的应用》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ppt课件2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圆的面积》ppt课件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12《近似数》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四、完美的图形――圆》ppt课件1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3《绝对值》ppt课件2
2014秋鲁教版数学六上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ppt课件1
2014青岛版数学六上《四、完美的图形――圆》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