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重点是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运用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中考网小编特整理了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在识图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从不同知识的背景提取的对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阅读习题13.3的第四题
学生阅读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分别回答:
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
2、提出看图说图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输入解析式后,立刻显示出函数图象来,这样看图、识图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从上题就可以看出,图形的表示更直观,一目了然.也便于分析结论.数学不仅有数的一面,也有形的一面.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茵曾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找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子.
3、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素材,体会以图识性.
例1、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表示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相应溶解度,现有未饱和的A、B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都是800C.如果不准增加A、B两种溶质,请你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分别把它们变成饱和溶液
(读题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若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老师可以解释一下.一般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学生都从图中看出了什么.既有定量的分析,又能得出定性的规律).
从A、B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着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很快,而物质B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对未饱和的A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使它饱和因为根据A物质的曲线,可以看出,降低温度,物质A的溶解度会迅速减小.
而对B物质来讲,它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要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就需要用减少溶剂的办法.把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掉一些.溶剂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不饱和的溶液就会变成饱和的了.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教案,由数学网整理,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数学网。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调研试卷(苏教版)
青岛版一年数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2016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题(苏教版)
北京版一年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上《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有效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2014-2015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北师大版四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京版一年下册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2015—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北师大)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一)
北京版一年数下:《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北京版一年数学第二学期《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2015年秋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题(青岛版)
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必修一
2016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
4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北师版)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2015秋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西师版)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