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1
收藏
宋代的文学家苏轼,不但诗词写得精彩,中国画也画得好。传说有一位广东的状元,名叫伦文叙,为苏轼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一首奇怪的诗:
画的标题中说是“百鸟”;题诗中却不见“百”字踪影,似乎只管数鸟儿有多少只: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数到八就结束,开始发表感想了。画中的鸟儿,究竟是100只呢,还是8只?
要解开这个谜,可以把诗中关于鸟儿只数的数字写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这些数合在一起,与100有没有关系呢?
通过观察,发现可以用这些数组成一个算式,计算结果恰好等于100:
1+1+3×4+5×6+7×8=100。
原来,诗中的第二句不能读成“三、四、五、六、七、八只”,而应该读成
三四、五六、七八只。
其中的“三四”、“五六”、“七八”,都是两数相乘,得数分别是12、30和56。连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来,隐含着总数是“百”。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克和千克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北师大版第四册《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复习课《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回收废电池》导学案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年级下册复习课《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北师大数学《栽蒜苗(一)》导学案
第八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北师大数学《栽蒜苗(二)》导学案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铅笔有多长》导学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二课时: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下册复习课《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