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数学试题试卷分析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试题试...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九年级上学...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试题试卷分析

2015-01-22 收藏

一、基本情况

我班参考学生55人,其中最高分118分,及格25人,及格率为45.45%,优秀12人,优秀率21.82%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是一份很成功的试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本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避重点。如:第一大题中的1,2,3,4,5,6,8,9,10小题,第二大题中的15,16小题,第三大题中的19,21,23,24,25小题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或灵活运用的。

2、抓住新课标的特点,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难点内容化难为易,分散考查。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重难点内容把握得很有分寸。整份试卷中考查的内容比例、分值大小和层次要求都有明显体现。注重对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考查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中的第6题、第15题、第18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等都是生活中常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试题形式多样,渗透数学思想,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性。通过识图来解答计算题或应用题,这类题都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要求考生能对实际的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考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此外还有一类题(25题)对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并不高,但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并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将实际背景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二、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如第6题,求飞镖击中圆面部分的概率学生求错的站到25%。第16题,根据三角函数求角度,有15%的同学求错。第17题因重心的定义不清楚造成错误。第19题,计算题因三角函数代错值造成错误。还有30%左右的学生不能得到满分。第23题“求芳香度之和为5的概率”,竟有30%的学生不理解题意,故求错。第24题因过早的代入根号的值造成错误,失分最多的是结果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没有按要求保留。第26题因把OA当做OB的值代错出现整道题的失分,多数学生是没有考虑到两种情况,还有同学考虑了三种情况。

(3)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欠佳。如第7题学生从表中观察不出对应边的特征,因而有许多学生出错,第18题,不会观察图象,数与形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出错率占到40%以上。

(4)解答不规范,因失小分而累积误大。如23题用列举法求概率,树状图或列表呈现以后,缺少“芳香度之和等于5的共出现了3次”这样的总结。而失去1分。

三、反思与措施:

对于重要题型,讲解后及时检测,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进行及时地了解情况,及时的进行检测。

1,对于填空题,选择题,要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尽量接触到各种题型。

2,对于每一节,每一章知识检测完,讲解完之后,对于错误较多的题,再重新组织起来进行检测,以便了解掌握情况。

3,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4,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5,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