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

2013-10-24 收藏

 

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是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对事物基本判断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但是初中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更侧重的是对学生扩展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数学教育,主要承担巩固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拓展能力、应用能力等。

记得很久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的,教师不是学生思维的保姆,教师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现代教育中,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01-2002学年度我在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工作时,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例如:在讲逆向求和应用题时,以前讲课就是先复习相关旧知识,然后学习例题,最后练习巩固,这样总会使一些学习基础中下等的孩子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习效果一般。而这学期再讲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大家要在苹果树下(贴在黑板上的一幅画)做游戏,并明确提出,“谁能在游戏中明白点什么道理,老师应送给他一个红苹果。”学生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第一个游戏是“捉迷藏”,我捉他们藏。在欢快乐曲中,他们有的爬上桌子,有的则钻到讲台下,却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捉到8个学生后,神秘地问:“你能猜出今天玩捉迷藏的同学有多少人吗?”我的话音刚落,只见刷的一下,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更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的报出数来,“22人。”“22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说“把捉到的和没捉到的合起来就是今天玩游戏的同学。”在大家的掌声中,许多孩子得到了红苹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只要有大部分学生明白道理就可以进行例题教学,但我想这时还会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从游戏中受到启发,不能让这部分学生落伍,于是我又与学生开展了第二个活动。

第二个游戏是“贪吃的金鱼”(我用玻璃做了一个教具,呈长方形,上方有口可喂“食”,中间有一块隔板可将长方形分成左右两部分,正面右半边贴了一张可爱的金鱼图形。)我拿出一杯“鱼食”,问:“知道老师要放进多少粒鱼食吗?”学生当然不知道,然后我很快将鱼食倒入玻璃匣中,并插下隔板,说:“咱们先看看金鱼吃了多少粒鱼食。”掀开“金鱼”,学生能清楚地数出进入鱼腹的有6粒,然后我又和学生一起数出外面还剩5粒没吃,我马上追问:“这回你知道老师放进去多少粒鱼食了吗?”学生们这回子也不举了,大声嚷嚷起来,“11粒!”追问原因,连平时最慢的一个孩子也说出“把金鱼吃了的和没吃的合起来就老师放进去的。”

两个游戏做完了,过去我认为的说不清,难理解的逆向求和问题,在活动中,被学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用自己明白的道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象征成功的苹果被摘光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我发给每组一张纸,一枚圆图钉,请他们自己制作一块钟表,孩子们可高兴了,组长分工后,小组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剪的剪,写的写,5分钟后,六块形状各异的表呈现在大家面前,有的组做的中规中矩,有的组则别出心裁,把数都集中在右半部,左半边画上了漂亮的图画,成了出色的小设计师,还有的组把刚才课上所涉及到的24小时计时法也表现出来,12个数的外圈一一对应又标上了13-24。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多别具一格的钟表呢。在这种活动式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告诉了我他们明白了新知识,而且发挥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我想”变成了“我要想”。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被动地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而活动正是由于其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而成为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与发展的最好舞台。我把学生带进活动,活动把学生带进数学,数学点燃思维火花。所以,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吧。

启发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表现出来的不同看法,允许多角度思维形式共存的情况存在。表扬教育,作为创新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方法么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在关于某个问题的讲解过程中,一旦有学生针对个别问题的看法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教师也不要盲目的给予否定。必须给予不同思维角度的想法以积极的肯定,并对在源头上找到学生出现偏差的点,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反悔对问题正确认识的方向中来。在针对个别探究性的问题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去考虑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更需要每一个一线教师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探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