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做一个这样幸福的老师
数学课堂的平实之美——听《用字母表示数》有感
快乐之“加减乘除”——读《激励教师的80篇心灵美文》之随笔
小学数学反思周记集锦
做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感悟随笔:今天,我们如何爱学生
小学数学随笔浙派名师听课有感
令人苦恼的收作业模式之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推荐听课随感——真诚简约,灵动演绎
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束语126条
课堂教学中关于听说读写的常用语50句
新教师第三期培训反思
2015小学数学培训随笔感悟
听课随感——数与形
数学教师随笔数学,也可以很有兴趣的
教师感悟:爱与责任并行
小学五年级数学关于学困生帮扶总结文章
小学老师三月份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老师四月份教学工作反思
观摩课《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听课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小学数学老师感悟随笔:我的低起点和高起点在哪里
小学数学随笔:六年级抓不变量解题策略例谈
2015届新教师最新定海区培训心得
教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范文
教师随笔之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时刻反思文章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想看到你们美丽的笑容
让学生主动地走近概念本质——赏施银燕老师《负数的认识》有感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记大全
小学数学课堂《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真课堂》随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