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鼎言
6. 如图,已知点F(1,0),直线l:x=-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Q,且-■=-■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B两点,交直线l于点M,已知-=λ1-,-=λ2-,求λ1+λ2的值。
解(1)P(x,y),Q(-1,y),F(1,0)
-=(x+1,0),-=(2,-y)
-=(x-1,y),-=(-2,y)
由已知,得y2=4x
抛物线焦点F(1,0),准线l:x=-1
解(2)lABy=k(x-1),k存在
-
△=16+16k20
y1+y2=-,y1y2=-4
A(x1,y1)、B(x2,y2)、M(-1,-2k)
-=λ1-→y1+2k=-λ1y1,λ1=--
-=(x2+1,y2+2k)
-=(1-x2,1-y2)
→y2+2k=-λ2y2
λ2=--
λ1+λ2=----
=-2-2k(-+-)
=-2-2k■=0
注:本题的直线过抛物线焦点,但没有抛物线定义.把前5个题与本题比较,直线过焦点且出现距离问题时,前5个题引出的方法适用.
(五)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不过焦点
复习导引:
因直线不过焦点又与圆锥曲线相交,设直线方程一般不用两点式,否则会导致推导的复杂性。点在直线或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看来熟知却容易忽略。
1. 设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AF2⊥F1F2,原点O到直线AF1的距离为-|OF1|。
(Ⅰ)证明a=-b;
(Ⅱ)设Q1,Q2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OQ1⊥OQ2,过原点O作直线Q1Q2的垂线OD,垂足为D,求点D的轨迹方程。
(Ⅰ)-+-=1(ab0)
A(c,y)
-+-=1,|y|=-
-=-
→-=-
-=-→2a2-b2=3b2,a2=2b2,∴a=-b
(Ⅱ)由(Ⅰ)
-
-
→(2k2+1)x2+4kmx+2(m2-b2)=0
△=16k2m2-8(2k2+1)(m2-b2)0
2k2b2+b2m2
x1+x2=--,
x1x2=-
y1y2=(kx1+m)(kx2+m)
=k2x1x2+mk(x1+x2)+m2
=---+m2
=-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作业设计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课后反思
2018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老师读书心得 细微之处见真知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新任教师过程性研训心得感悟
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三下《我们一起去游园》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养成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一年级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板书设计第2册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作抓手,深度学习韵味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策略及创新研讨(7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米有多长》的教学反思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
绿色课堂杯心得体会(小学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展示性评价活动方案
添薪加水筑成长 ——“绿色课堂杯”学习体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