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近日,北京市各区高三期末考试相继结束。对于今年的数学试题,我收到了许多同学各种不同的反馈。主要的声音有二:一是考前我们拿出一节课出来做的针对期末考试的复习意义重大,对于期末考试的预测基本命中,甚至和许多同学打赌的今年不会再考(1,f(1))处的切线都被命题人小心规避,其中海淀改成了(0,f(0)),东城改成了(2,f(2)),只有朝阳区因为之前没这么考过今年步了海淀的后尘考了(1,f(1))处的切线;二是平时比较听我话的同学在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中都有不错的表现,而有部分同学出现了本来会做但在考场发挥不佳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需要相当思考和计算的综合题。之前我们也说过,这个寒假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大部分同学前五道大题能够全队一分不丢,不如就从这次期末试卷开始说起吧。
整体而泛泛的分析一向是我不太愿意做的,那样看似比较全面其实作用有限。上次期中考试讲了讲第八题,今次我们就以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四个区的解析几何综合题为例,来对比分析一下我们如何在解析几何综合题中取得全部分数。由于文理科试卷还是稍有区别,接下来的具体问题分为文科版和理科版两个部分。
文科
各区文科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考查方式如下表
理科
各区理科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考查方式如下表
直线椭圆相交大家都会,但联立请不要算错,我们上课讲过每个题目都可以不用计算直接写式子的;直线和抛物线联立平时做的较少,但我们也说过设坐标和方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x和y的计算难易程度。
弦长面积公式大家都会,但其一是我们说过弦长用判别式而不用韦达定理算,其二是当题目中出现多个长度是就不要再算长度了而应该用几何性质将长度转化为坐标。
向量计算大家都会,但我们讲过向量有两种考法:一是韦达定理直接带入的考法,如点乘,二是将向量条件反向带入韦达定理求解的考法。
定值问题的计算总是较难,但我们专门讲过定值的计算由过程和结果两个部分构成,过程是多项式化简看次数算系数,结果应该用特殊值迅速得出。
至于题目的结果,我们也说过很多次,一定是用特殊情况来考查一般方法,用特殊数字来检验复杂计算,今年角度的,比值的2,最值的 ,都非常
楚地再次昭示我们解析几何确实考计算,但计算一定不复杂。
至于部分题目中用到的一些平面几何或者向量的小技巧,则是我们在人品守恒部分专门提到过的,如果题目方法清楚看似只有计算,则意味着大家一定要再多思考一下路径问题;如果题目看似云山雾罩不知从何做起,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把条件都写出来一直算下去。
解析几何其实大家都可以得全分,具体问题我们寒假班再强调。
全等三角形教案4
三角函数课件4
相交线中的角教案
角的特殊关系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8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训练题3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2
平面向量课件2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随机抽样与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
平行四边形教案4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平面向量课件1
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
生日相同的概率教案1
相似三角形教案2
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教案2
平面向量课件4
全等三角形教案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训练题29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1
全等三角形教案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训练题32
算法与程序框图课件
生日相同的概率教案2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训练题3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