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注图:(1)为奇函数(2)为偶函数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以学定教”的探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教案(研讨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生日快乐"活动方案设计与评析
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综合练习、复习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口诀教学”
让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之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备课资料(2)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课题学习的案例:折叠问题初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双语教案
“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重建课课堂实录
浅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美丽的花边1
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关于“对称、平移和旋转”(三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估算(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年、月、日第三课时: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天数
三年级数学《四舍法调商》教案
课堂精彩岂非真实细致、别开生面的呢——"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年、月、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教学设计
略论自主互助学习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可能性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