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副标题#e#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广西桂林市2010届高三数学文调研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2)
高中数学圆的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3.1导数的概念(3)
2012年高考数学模拟考试一(文科)
(人教B版必修2)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课件
高一数学下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2009届高三数学基础知识专题训练13
高一数学反函数典型例题
沪教版高一数学下课件:直线方程复习(一)
眉山市高中2006级高二上期末考试数学(文)
闽清一中八县市一中高二下期末数学联考(文科)
甘肃省张掖中学10-11学年高一6月月考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函数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试题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不等式解法
高一数学圆柱、圆锥、圆台课件
高中数学试题第八章圆锥曲线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考数学模拟课件第9课时函数的综合应用
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3)
高三数学课件-圆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课件
2010年高一数学下学期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极值课件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PPT课件
高一数学江苏-函数单调性(一)
高中数学会考单元练习二 集合与命题
2011年高考数学数列的通项与求和练习及答案
广州市七区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