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学程序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
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方法
新人教A(选修2-3)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二)
人教A版高中(选修2-2)合情推理――归纳推理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2.1.1《曲线与方程》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复习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修1-1)椭圆(第4课时)
人教A版高中(选修2-2)数学归纳法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修1-1)椭圆的标准方程2
人教A版(选修2-3)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三)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修1-1)椭圆的标准方程(第2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修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抛物线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人教高二选修2-1 椭圆的标准方程(第1课时)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修1-1)椭圆的标准方程(第3课时)
人教A版(选修2-3)1.1.2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二)
人教A版高中(选修2-2)《演绎推理》
人教A版高中(选修2-2)推理案例赏识
新人教A(选修2-3)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一)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3《逻辑联结词》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3)正态分布
人教A版高中(选修2-2)推理与证明(章节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