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第4题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线段图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这一段时间,我校进行了美文诵读比赛,我们可是获得了第一名,哪些同学参加了这个比赛,举举手。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就从这件高兴的事说起。刘老师从比赛中发现了这两个数学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2、出示信息:

我们六年级有63个同学参加美文诵读比赛,其中男生占5/9。

3、提问: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解决女生有多少人?这个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很好的找准教学的起点。)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

要知道女生有多少人,一步就能直接解答吗?为什么?

2、提出要求:

那先想一想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果觉得有困难,老师建议你可以根据题意先画一画线段图,这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帮手,然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分层要求,是缘于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的问题所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不同,顺应了学生学习数学经验的不同,同时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课标思想,更很好的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多元化的思想。)

3、小组合作

4、大堂讨论:

(1)我看好多同学都画了线段图,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追问:怎样表示男生和女生所占的部分)

(2)要求女生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你会列式解答吗?试试看

5、学生列式解答:63-635/9,追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追问,有效地激发学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

根据男生占5/9,找到了单位1是参加比赛的总人数,只要用总人数乘5/9就求出了男生人数,要求女生人数,只要用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小结,是帮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题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次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发展。)

7、追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63(1-5/9)追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还有谁能说一说

说明:知道了男生占5/9,就可以用1- 5/9求出女生占总人数的4/9,然后用总人数乘4/9同样求出女生人数。

8、比较:我们用两种方法都求出了女生人数,其实这两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9、说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其实只要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第二板块是整堂课的重点,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给予学生应有的思维的空间。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解决简单分数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有一定的相似,学生已具备相关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从而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出示题目:李林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2/3,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读题,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同桌互说),再解答。

(3)交流算式,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150-1502/3或150(1-2/3)

2、根据算式提问题:

我班一共有39人,其中近视人数占了4/13。

(1)394/13表示:

(2)1-4/13表示:

(3)39-394/13表示:

(4)39(1-4/13)表示:

3、变式练习:

出示问题:我校乐器组有120人,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占1/6,中年级的学生占1/3,其余的是高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占1/6,可以求出低年级的人数,根据中年级的学生占1/3可以求出高年级的人数,只要用总人数减去低年级和中年级的人数就求出高年级的人数。看来同学们理清了思路,问题复杂一些也能轻松解答。

4、那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能编出一道这样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向学生提供看书、近视兴趣活动等生活实际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探索相关问题,不仅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重点,更拉进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数学无处不在,如果你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数学,你一定还会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希望你们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发现的问题。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1题-第4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