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6-10-25 收藏

前几天,听了我校蒋胜群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感想颇多,觉得这是一节有收益的课。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十分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发展,重点有效地进行教学。现摘取其中的四个片段进行评析。

片段一:关注学生身边的资源,有效创设情境

1. 师(谈话):上课前,老师发现我们六(2)班后面的墙上贴了许多奖状,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都能获得优胜。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奖状贴在我们班,好不好?

2. 生(刚听时不由一愣,继而大声回答):好!

3. 师:现在老师想给后面的奖状做一个镜框。假如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教师出示小黑板),根据长与宽的关系,你可以提几个问题?

4. 生一一回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这里,墙上贴的奖状被老师编排成了数学课堂的开场白,学生觉得非常惊奇,继而好奇心激起,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这样创设了。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奖状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数学老师都这样关心我们的班级,我们以后可要好好表现,争取更多的奖状。学生身边的资源在看似随意中被教师精心设计后,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真正实现了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精神交流和交融,从而共同创生课程而成为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同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变动了书中的例题,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片段二: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合作探究学习

1.师(出示课题比)问:关于比,你想知道什么?

2.生:我想知道比的意义。

生:我想知道比是怎样写的?

生:我想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的52页-53页,请你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出示小黑板:①.什么叫比?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③.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④.你还学到了什么?)

4. 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书上圈划,小组长点名发言,同时完成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表格)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此片段中,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情境之中,学生想学的都是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不能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就满足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学生在互动中激活了数学思维,进行了思想上的碰撞,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还学到了什么?为一些学习一般的同学注入了兴奋剂,他们去认真读书,期许从书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老师不明说的知识,更激发了一些优等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从更高的平台起步,去主动探究新知]

片段三:关注学生课外经验,有效质疑问难学习

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了比的后项不能是0。那请你好好回忆一下在各项比赛中的场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在雅典奥运会期间,我最喜欢看足球、排球、乒乓球比赛,在成绩公布屏幕上,常出现3:0、5:0、甚至0:0的情况,它们也是比,为什么比的后项可以出现0呢?

3.师:这位同学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是的,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比分。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4.生:因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将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多少比多少,只表示双方成绩的多少,它的意义跟我们学的意义不同。

[学生联系自己课外积累的问题,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了疑惑,而教师则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起到了有效质疑问难学习。]

片段四:关注学生潜在资源,有效拓展延伸学习

1. 师(出示小黑板):小军今年12岁,所在的六92)班有42人;爸爸今年39岁,是工程师,年薪18000元;妈妈今年36岁,是名护士,每月工资1000元,所在的医院有24名员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对以上数据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2.生:小军与父亲的年龄比是12:39。

生:小军所在班级的人数与妈妈所在单位的员工人数比是42:24。

生:爸爸的年薪与妈妈的年薪比是18000:12000=1800012000=1.5。

生:爸爸的月薪与妈妈的月薪比是1500:1000=15001000=1.5。

3. 师:按照比值的多少,,爸爸妈妈的年薪比与月薪比是相等的,那18000:12000怎么会等于1500:1000?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此片段教学中,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最后教师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又让学生带着悬念离开课堂,好学的同学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去预习,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新知埋下了伏笔。]

关注学生身边的资源,有效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效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外经验,有效质疑问难学习;关注学生的潜在资源,有效拓展延伸学习。只要我们在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做到让学生有效地学习,那学生就得到了有效发展,我们的育人目标也就实现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