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知识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最好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怎么教:
一、铺垫孕伏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那什么叫分数呢?
2.完成课件复习填空:
7 5 1
(1)的分数单位是( ) (2)是( )个
8 9 9
4 1
(3)是4个( ) (4)3个是( )
7 5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怎样?
师谈话引入(展示课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展示例1:(课件)
1.分析过程:
(1)引导学生读题,说题意。
(2)师生共同完成例1示意图
(3)根据题意对照图示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要用这种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就是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算。)
2.整理方法
(1)怎样计算呢?
(2)抽生回答。
3 2
(3)提示学生边想边看图,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
7 7
1 1 1 5
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2个直接加起来,即5个也就是。
7 7 7 7
3 2 3+2 5
+ = =
7 7 7 7
引导学生明确: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
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
3.师生共同总结分数加法的意义,联想整数加法的意义,两者
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反馈练习:同分母分数难不到我
1 2 2 4 5 2 1 1
+ + + +
5 5 7 7 9 9 3 3
师强调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什么不变,只把谁相加减。
(二)出示例2。(课件)
1.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题意
2.依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学习方法,完成例2计算,填好书中空。
5 3 5-3 2
= =
7 7 7 7
3、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反馈练习:强调能直接算出的可以不写过程.
3 1 6 2 7 5 2 1
-- - -- -- - -- -- - -- -- - --
5 5 7 7 9 9 3 3
要求学生说出表述过程。
(二)通过例1例2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那谁能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概括成一句话呢?
1.引导学生讨论分数加法与分数减法计算的共同点。
2.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课件):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3.巩固练习:完成教材 做一做中前两道题。
(1)迅速做出结果。
(2)说明根据什么这样做。
初二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资料之反比例函数
正多边形和圆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圆周角教案
圆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中心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教案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 弧长和扇形面积导学案
教案: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随机事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教案
2016学年下册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二次根式教案 人教版数学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人教版数学
圆周角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中心对称教案
初二期中数学复习资料之相似图形
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人教版数学 中心对称导学案
2016下册初二数学期中考反思
直和圆位置关系讲学稿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
图案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
用列举法求概率 人教版数学
导学案: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第四课时)
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