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2016-10-25 收藏

一、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课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3、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①本堂课所使用的教具大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物,从观察实物入手,慢慢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实践,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如:下面图形,能不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如不能,为什么?

二、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程序图: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 实践应用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操作感悟

1、出示实物: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2、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形状。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方体特征

(1)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实物,并动手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

(2)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再次观察实物。通过讨论、交流、概括特征。

(3)指导识图

认识不同方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包括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和学生一起探讨看不见的棱和面的表示方法,理解立体直观图的形状特点,完善对长方体的整体认识。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揭示它们的意义及其相对性。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探索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诱发比较、迁移类推。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分析。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开放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在几何体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

1、判断题

2、操作题

将8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并分别指出长、宽、高。

3、拓展提高题

判断部分展开图形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

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

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辩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