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 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 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达能饼干和牛奶钙含量里的替换问题除了巩固例1,也还有一种优化替换策略的价值在里面。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倍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这是一个跳跃,也是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替换策略,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一个标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

题纸、多媒体课件、空白的策略思考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关于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交易,由于这种过程的不方便,祖先们的替换策略产生贝币,这样一个伟大的转换,一直影响到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信用卡的出现意义远远小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贝币,因为贝币是一种元初的替换。

【这说明替换策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范式,教育所能做的恰恰是如何有效的激发和引导好这种思维范式,而不是替换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是我整堂课的一个结构原则。】

一、直接导入

1、谈话:早晨喝豆奶遇到的一个问题,父亲喝一大杯豆奶,儿子喝一小杯豆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豆奶,如果给父亲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能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父亲可以喝两次;儿子可以喝四次。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课前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探索新知

直接出示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父子喝豆奶的启发,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理解,课堂现场体现的更为充分,孩子们非常迅速的理解了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

(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

4、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5、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6、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 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课堂的现场也是如此。】

(三)、教学检验。

过渡: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检验)

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

2、交流学生的检验方法。

3、指出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4、课件出示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

5、小结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课堂现场:孩子们的检验是非常到位的,语言叙述也不繁杂。】

(四)、小结: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

三、巩固策略

过渡:来段广告图片,轻松一下。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1、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2、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在小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口头检验。

4、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5、小结:我们还需优化替换策略来解题,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

(二)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自组织生成,教师参与讨论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用大小盒做了一个演示,并且让孩子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替换的过程,然后互相说一说。【课堂现场:这个过程有一个仪式感,孩子们在大小盒的替换过程中,发现了总数变化的情况,欣喜之情都写在了脸上。】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 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 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交流。

9、口头检验。

【设计意图: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大小盒演示参考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四、全课总结。

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总量没有变化。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但总量发生了变化。【课堂现场: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能够自主的分析替换策略的不同类型,并非机械式记忆。这样一点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2、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畏惧,合理选择策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板书在黑板的两侧),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