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切线长定理 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之一次函数解答题
2014年初三数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之解答题
初三数学教案 正切和余切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设计
2014年初三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
初三上册数学寒假作业试题:选择题
人教版初三数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两圆的公切线 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试题之选择题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试题之解答题
2011中考数学教案:平移变换
初三数学教案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014年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之一次函数选择题
2011中考数学教案: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2011中考数学教案:位似变换
人教版初三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
2015中考数学教案: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初三数学教案:概率
九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之选择题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一答
圆弧长教案设计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试题之填空题
2014年初三上册数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初三数学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