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课前思考:
1、把后几单元的有关概念帮助学生整理一下,希望学生在做填空、判断、选择时能够尽量派上用场。
2、整理较为具体、完整,对学生帮助较大。如: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两人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公平。 列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一对应。用计数器计算找规律时,要看清变与不变。
3、学生可以介绍自己记忆的方法,个别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讨。
课后反思:
1、通过对五至十一单元的慨念的整理,学生对时间较长的慨念有所回记,使学生联系现实的生活以及操作、练习很有帮助。
2、特别是认数这一部分,学生对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十倍,同样十个较小的数也可以聚成一个较大数。对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对改写与近似数的区别。
3、四舍五入的求近似数学生和用亿和用万作单位,学生还是掌握不够很好。
课后小结:
1、本节课着重复习书本后面几个单元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找规律中的几种不同情况,解决问题一章中问题和条件的一一对应关系,和认数中的一系列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复习,学生对与概念关系的本身比较清晰,但是如果联系实际问题,就显得问题很大,比如求近似数问题,已知一个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0万,要求这个近似数原来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是多少,这种稍有变化问题学生就困难重重。
教后反思:
整理较为具体、完整,对学生帮助较大。如: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两人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公平。 列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一对应。用计数器计算找规律时,要看清变与不变。 特别是认数这一部分,学生对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十倍,同样十个较小的数也可以聚成一个较大数。对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对改写与近似数的区别。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实数》word教案3课时
北师大八上4.5 梯形教案(2)
北师大版八上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二)
北师大八上 1.1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5.2平面直角坐标系
北师大八上 6.3一次函数图象(三)
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北师大八上4.8 中心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八上2.2 平方根(2)
北师大八上 7.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北师大八上 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北师大八上7.4增收节支
北师大版八上5.3变化的鱼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word教案2篇
北师大八上4.7 平面图形的密铺
北师大版八上 6.1 函数教案2
北师大八上 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
北师大版八上 6.2一次函数1
北师大八上 1.1探索勾股定理(3)
北师大八上 7.1谁的包裹多
北师大八上4.5 梯形教案(1)
北师大八上1.3 蚂蚁怎样走最近教案2
北师大八上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平均数》word教案2篇
北师大八上 1.1探索勾股定理(2)
北师大八上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教案2
北师大版八上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
北师大版八上 6.1 函数教案1
北师大八上 6.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北师大八上1.3 蚂蚁怎样走最近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