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2
收藏
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如:在讲简易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3乘4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相好的哪个数。好了,现在游戏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25。我就告诉他你原来想的数是6,对吗?对。学生高兴地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的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说好啊,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的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你们就会象老师一样猜谜了。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我们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法好吗?”、“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与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之第三课时》教案
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之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名数的改写》教案
苏教版一下第二单元第五课时《数的顺序》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随堂检测题:第二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之第五课时》教案
听课反思 一个数学教师的素养——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六七单元知识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小学数学毕业综合试卷(苏教版)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分类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出物体的位置》教案
工作心得 我对“五四”教学大比武的一点认识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案
关于“微课”我思、我想——以《三角形分类》为例
四则混合运算同步练习题: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实际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自测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面积单位的换算课后训练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