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收藏
题三: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练习十二的第13—21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让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同桌同学互相订正。
2、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1.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让学生先自己写,写完后说一说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写的。
2.做练习十二的第15题。
写出两小题的得数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根据什么关系写的。
3.做练习十二的第16题。
第(1)题,既可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上加数再加一遍进行验算,又可根据一个加数 = 和一另一个加数的方法用减法进行验算。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验算并说一说两种验算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第(2)题,两种验算方法都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进行的。做完后,也要让学生说说验算的依据,以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据地思考问题。
三、简便算法
1.做练习十二1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各题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8题。
四、选做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下面的题。
1.做练习十二的第19题。
左边一题,可以利用学过的简便算法: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上数的和来做。
5251—900—86
= 5251—(900+86)
= 5251—986
= 4265
所以应填4265。
右边一题,因为5251—500= =5251—(500+ )得到500+ = 986,所以应填486。
2.做练习十二的第20题。
这道题是一道式题里有时要运用几种简便方法,如第1小题。
145+263+55+198
= 145+55+263—198(用了加法交换律)
= 200+263—200+2(用了减去接近数百数的简便方法)
= 265
做题时,最好让学生将计算过程全写出来。以便订正时,说出每步计算的依据。
3.做练习十二的第21题。
让学生独立做,答案如下:
□—△—○=□—(△+○)
在选择之后,可以举出几组数来检验。
4.做第58页的思考题。
先不提示,证学生自己做。答案如下: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北师大版第三册《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实录
《牛奶盒的包装》教学实录
《折扣》教学实录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堂实录
《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1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第三册数学《分香蕉》课堂实录
《桌子有多长》教学实录
青岛版数学第六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教学实录
《三角形面积》教学实录
《认识小数》课堂实录
《生活中的正负数》教学实录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山东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教学实录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松果》教学实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实录
《8和9的认识》教学实录
青岛版数学第十册《中位数》公开课实录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黄爱华《比较数的大小》课堂实录
《10的加减法》教学实录
《镜面对称》课堂实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