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收藏
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2 复习
1、板书:(1)150-42¡2¡14 (2)(240+120)¡(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 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 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 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 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苏教版数学一上《0的加减法”》教学方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四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一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一上《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四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苏教数学四下《认识统计图》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8、9、10分与合练习》教学方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8加几》教学方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四下《认识升》WORD教案
苏教数学四下《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5以内的加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10的认识》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一上《6、7减几》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一上《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一上《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一上《被减数是6、7的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四下《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练习》WORD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数学二下《不连续进位乘》WORD教案
苏教数学四下《三角形按角分类》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分一分》教学设计5
苏教版数学一上《比大小、轻重》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三下《生活中的统计》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数学一上《0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数学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WORD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教学设计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