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小数的性质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2013-07-05 收藏

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八册第100—101页例1—例4。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灵活运用教科书上的例子进行教学。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相等关系,分析左右变化情况,得出小数性质的内容。照用教科书上的例子,但不照抄例子的变化过程。]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让学生观察投影出示的正方形等分图(见下图),回答老师的提问:

(1)把这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0.1)这样的三份呢?(0.3)叠片演示由图(1)成图(2)。(板书:0.3)

(2)叠片演示由图(2)成图(3)后问:现在这样来分,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多少份?(30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板书:0.30)

(3)(再次演示叠片图(2)→图(3))小数由0.3到0.30,引导学生去思考: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2.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3=0.30”,从中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板书:

再要求学生从右往左看,发现: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3.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4.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从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到小数的相等关系,得出小数的性质。并通过一道判断题理解性质,这使学生一接触性质,就对性质有较深刻的理解。]

三、推理板书,指导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引导学生说出化简后的小数是什么?(板书)

(2)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最后完成如下板书: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及时释疑。

[教师清楚、简洁的推理板书,使学生明确了小数性质的两大运用:把小数改写和化简。这里,教师的分析,学生的答问,条理的板书融为一体了。]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4.(1)改写。

原数

0.7

7

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围绕性质的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运用,练习在游戏时达到高潮。整个教学设计的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学生步步深入地学好小数的性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