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1.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ABAC = AEAD
证明:连结BE
∵ AE⊙O的直径,ADBC
ABE = = 90
∵ E =
△ABE ∽ △
( )
ABAC = AEAD
2.如图,由直径AB的端点A引两弦AC、AD,延长AC、AD和过B点的切线分别交于E、F
求证:
证明:连结CB
∵ AB是直径,EF与圆相切于点B
ACB = ABE = 90
EAB + E = EAB + ABC = 90
ABC = )
又 ∵ ABC = )
( ) = ( )
∵ CAD = FAE
△ ( ) ∽ △ ( )
3.如图,已知D为△ABC的BC边上一点,且ADB = BAC,过D、C的圆交AC于E,连BE,与圆交于F点。
求证:AB 2 = BFBE
证明: ∵ ADB = BAC,ABD = ABC
△ ( ) ∽ △ ( )
∵ BDBC = BFBE
AB 2 = BFBE
4. 如图,已知AD是圆的弦,( ) ,DE是圆的切线且与弦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求证:AD 2 = ACAE
证明:连结BD
5.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AC的平分线与BC边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D和E.
求证:ADEC = ACBD
证明:
6. 如图,AB为⊙O的直径,CFAB于E,交⊙O于D,AF交⊙O于G.
求证:ACDG = AGDF
证明:连结CG
7. 如图,PD切⊙O于D,PC = PD,B为⊙O上一点,PB交⊙O于A,连结AC、BC.
求证:ACPB = PCBC
证明: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概率与统计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方差,标准差说课稿
中心对称(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抽样》评课稿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人教版数学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3.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教学设计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反思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案例 :《圆的内接四边形》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案例
《二次函数图象》教学反思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最大面积是多少》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教学片段设计
“分式方程应用”的说课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有理数及其运算
切线长定理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复习设计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图案设计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