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2016-04-2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九章的复习课,本章由锐角三角比的定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三部分内容构成,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方程、整式的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和相似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程、转化、化归),另外由于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本章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进行有关计算。

2.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能进行有关计算。

3.会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培养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体会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比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在我校的三环、八步的理念下,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法,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疑难反馈、解疑释惑、展示巩固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的教学氛围,我采用以下教学程序:

1、温故知新,忆议结合

让学生自己思考、回忆全章有什么内容并在练习本上绘制知识网络,完成后同组的学生进行对照、议论,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此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示知识网络、

2、自主学习、排疑解难

学生通过大屏幕阅读问题,观察、比较、思考、分析得出问题的结果,对于同步测试一中的第三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这种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不讲,合作交流有疑问的我及时的给学生加以点拨。

先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回顾,然后完成同步测试中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要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对哪一个问题还不明白,有疑问,哪一个问题中的某一步骤不清楚的要用红笔标注,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学习方式能够知其所以然的,我不讲解,确实不能解决的、还有疑问的我给予点拨,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同时,我巡视课堂,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和解题方法上的漏洞,我就抓住学生存在的共性疑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启发、纠正。比如同步测试三中的第三题触礁问题,学生不明白怎样去分析渔船是否有触礁危险,其实关键是看渔船在其航线上离小岛最近处是否超过 18海里:若超过,则无危险;若不超过,则有危险。利用这个隐含的条件,也就是告诉我们应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作出垂线段PD这样以来就把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了。这样就把学生存在的疑云驱散,使学生茅塞顿开,问题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的环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动手、动口解决新问题。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加于人,启发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又成功的快感和学习的乐趣。纠正了传统教学中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

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这些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训练了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总结提升、认知升华

数学课堂教学,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⑵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⑶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

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拟编了这些分层次、分梯度的同步测试题,当堂检测,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板演、展示,当堂反馈,教师要依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的进行点评,这样使教学效果更好。

六、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启发学生审清题意,明确题中的名词,术语的含义,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始终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题目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