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浅议(10篇)-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浅议(...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浅议(10篇)

2016-04-05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运用探究

摘要:

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数学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确立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教学;生活情境;悬念情境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之外的数字与符号,而是在特定的场景与活动中所产生的,要想让小学生更加深刻而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体现教学的情境性。即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对知识本身的机械讲解,而是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之中,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趣味盎然,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而积极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之中获取丰富而直接的感性信息,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运用情境教学这也是小学数学新课改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数学学科的源头活水,是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审视教材,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来寻找丰富而直观的数学素材,创设真实而直观的生活情境,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与好感,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教师就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创设情境,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动态演示十字路口红绿灯的变化,从学生所熟悉的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从而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展开主动学习。

二、创设悬念情境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激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制造悬念,创设悬念情境,这正是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与学生来展开对抗,彼此出示数字来让对方判断这个数字能否被3整除。学生发现不管他们出示几位数,教师都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他们在判断时数字位数越多所需要的计算时间越长,而且还可能因计算失误而出现差错。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学生自然就会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教师可以不用计算就能快而准地判断。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奥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三、创设冲突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反复过程。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能够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围绕着未知来进行巧妙的设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进而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如关于闰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自己过了几个生日,学生根据自己的周岁来回答所过生日的个数。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小明今年9岁,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就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来思考。1.如何计算出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学生说可以将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出长宽高后计算得出。2.如何计算装满橡皮泥的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说可以将圆柱体里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是放入长方体容器中得出。3.如何测量礼堂圆柱体石柱的体积?这样几个小问题就可以将学生步步引向深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方法的局限性,进而主动地展开探究,以探究更为简单的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有着可爱的人物、生动的场景、曲折的情节,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创设故事情境,寓抽象的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可以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与机械,而使得整个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收集数学史上的趣事逸闻、数学典故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所熟悉的影视剧、动画片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来自主他创编故事。不管何种形式都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可以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进行自行车大赛的故事,不同的动物的车轮不太一样,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椭圆的,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的。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化地展现,学生很容易为故事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于车轮的形状上,再经过教师的相机诱导,自然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对圆展开探究。

五、创设实践情境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决定了数学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能否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才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情境,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如学习了百分数后,就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日常收支明细,计算出各项支出所占的百分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与运用百分数这一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在运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宋秀莹.浅谈小学习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新课程:下,2012(9).

[2]李清水.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科技创新导报,2015(3).

[3]付福彩.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下,2010(7).

[4]吴晓玲.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运用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数学与人类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应用的更加广泛。而我国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标准》中也提到数学要关注生活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数学生活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数学的的实际应用。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数学教学依然游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依然存在着很多挑战。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1缺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目标指的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从而体现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却是如何应付考试,将分数作为衡量数学教学的标准,忽视了数学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中的作用,也忽略了如何运用数学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导致小学数学实用性的限制。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

1.2教学与生活分离:

在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强调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过于注重数学的特点,忽视小学生的特点。因此教育工作者都在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目前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缺少对生活化教学本质的真正了解,这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种观念理论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重数学而轻生活。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依然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将理论与记忆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没有采用相对较为灵活的生活教材,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阻碍学生发展。另一方面,重生活而轻数学。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的注重通过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数学教学,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热闹,也却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也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引导,忽视学生数学的理论学习。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2.1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

生活化教学观就是要求教师将生活化作为教学理念,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在充分认识教师责任的基础上,将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论,强调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互动与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更多的对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着眼学生的生活,不断的对数学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注重通过结合课外资源,突破教材的限制,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延伸,通过对生活中素材的挖掘,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素材的挖掘应当符合以下灵方面要求。一方面,素材的挖掘要与学生具有相关性。更具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越紧密,那么学生接受数学知识也就越快。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挖掘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素材。由于小学生的关注点通常集中在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因此素材的选取要更多的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熟悉学生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出那些符合学生需求的素材。另一方面,素材的挖掘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生活中的素材有着较为广泛的元素。有的是正面的,也有的是负面的,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他们对是非分辨的能力较为底下。所以素材的挖掘要展现社会以及生活的正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3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兴趣使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尽量通过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从而通过生活情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储备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思考问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并不是任意而为,而是需要将一定的标准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是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要体现出小学数学的本质。在情境中可通过运算需要等角度引出小学数学的一些概念以及定理,并且听过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例子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正面影响,剔除其中负面的影响。二是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创建并非只需要进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更要注重促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所以数学生活化场景创建要注重引发学生对生活场景的数学思考,体现生活场景的数学化。三是生活化教学场景要指向教学目标。教师在数学生活化场景创建中要注重妥善处理知识与场景之间的合理性,将生活中具有复杂性的问题进行处理。四是生活化情境创建要注重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化场景的创建一定要结合学生数学知识积累,在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知识的同时创建新知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森.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策略[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5,(7).

[2]李素梅.浅议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措施[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13).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分析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探究式学习,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讲解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型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好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对于探究式学习还是普通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还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想敢说,这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已知推理未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圆,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掌握圆心、直径等这些基本知识。这种自己动手的教学情境可以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圆后,我让学生通过对折圆得到折痕,然后再测量这些折痕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会通过圆心;每一条折痕的长度都相同;每一条折痕的两端都在圆的边缘上。当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自己动手发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就都能够掌握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锻炼和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的存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越能够让学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敢、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总是自己一手包办,不论学生想到哪里都会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落实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就应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例如,在教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面对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可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看课本自学,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出?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数量关系?它们有什么用途?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这样既可锻炼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当然,既然是探究,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有时学生可能会受心理和能力的影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教师不能放弃,一定要相信学生,一定要坚持锻炼和引导学生。

三、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

课外延伸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生活实际。课外延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后可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积是梯形,渠道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再如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建议学生去超市购物,实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水池子的体积、容积及用水量,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建议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探究结果,有助于强化搜集、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如何让学生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更适合学生的、自己能够驾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文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J].小学教学:教师版,2012(12).

[2]张先华.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J].学周刊,2011(5).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要:

近些年,我国推行教育改革,使得现在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一直以来教育与实际脱离的状况。现在,小学教育的生活化已经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小学数学教育也开始顺应潮流,使教学内容越来越生活化。本文简要介绍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就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人才深受招聘单位的欢迎。对此情况,国家实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老师逐渐接受了教学生活化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自然有部分老师误解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意义,做出不正当的教育计划,严重影响教育课堂的效率。并且,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分离,没有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生活化,阻碍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老师应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和联系。

1小学教育生活化研究现状

以世界的范围来看,教学生活化的观念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主张反对旧的宗教神学理论,提倡人文主义,打开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大门。法国的教育学家卢梭认为教育从孩子抓起,小孩子的生活就是教育,而不是进入学堂才开始教育。小孩一出生就是一片白纸,他们进行生活活动就是在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是学习的教材。卢梭的观点是教育生活化的起源,对世界教育发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开启我国教育生活化的历程,他指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还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告诉我们生活与教育联系紧密,只有努力解决教育与实际脱离的状况,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后来,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反对旧中国脱离生活、死读书本的旧教育思想,试图用活教育理论改变中国旧教育。我国还有许多教育者对我国的教育作出贡献,他们虽然不为人所知道,但是他们的努力我们能体会到。

2研究小学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能称之为人才的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各种信息不断更新,人们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量,而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日日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并且还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故而需要不断深化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从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开始抓起,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其更好的造福世界。

3小学教育生活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生活化教学目标缺失:

有目标才有动力,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努力去实现它,教育也是同样如此。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有一点就是生活化教学目标缺失,缺少目标的教育就像失去支柱一样,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变得宽泛,没有重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成长,尤其是小学学生。生活化教学目标缺失,使得老师备课和学习计划的指定更加紊乱,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3.2数学与生活分离:

在教学中出现数学与生活分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重生活轻数学,重数学轻生活。在课堂上,数学老师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讲课内容多为数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觉得生涩,不易接受,降低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不利于智力开发;在生活中,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对学习的知识很难加以利用,总以为那是新的事物,依赖长辈的解答,完全或者不充分思考。这两者情况很常见,也是阻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3.3数学内容缺少生活元素:

目前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新概念版的,这版书与以往的数学教材来讲,改变了很多,例如排版、色彩等,但是内容确是大同小异,数学概念依旧生涩难懂,远离生活素材,老师教学中难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中存在很多符号,有的有限定的意义,而有的确是临时借用,这些非数学的元素干扰数学元素,混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数学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生活,学生面对它们时会习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缺乏数学思维,往往出错,造成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等。

3.4教学手段单一和封闭:

虽然在新课标教学的影响下老师的教学目标有所改变,但是老师的教学形式依旧单一,有些教育方式不符合教育目标,而且对于某些教学内容设置的情节不合适,误导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等。

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

4.1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的观念:

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观念是整个教学的精神,为保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且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掌握数学的最新知识,深入探索数学知识,以简易的文字表达数学概念,努力将数学回归到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等。

4.2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行效法: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要学生的配合,在课堂上师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到的基础数学知识更加扎实。数学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在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能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养成探索和创新精神。

5结束语

当下的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给老师和学生施加更大的压力,对老师的教学策略是一次挑战,学生学到的知识要回归到实际生活运用当中。目前的教育方式和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求更多的教育研究者研究出更合适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任利娟,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2]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10

[3]李幽然,李燕.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之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

[4]马会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新方法探究

摘要:

自从新课程目标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在新课程目标下如何实施新的课程教学,将新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而进行较好的结合,寻找一个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教学问题,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于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如何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背景下上好小学的数学课,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所以,在针对此问题下,应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既满足师生需要,也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新课程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创新

1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来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上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少,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是练习和记忆多,对学生的鼓励创新比较少,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拓,思维较为局限;还有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多,学生智力活动比较少;最后,在教学中,教师的强求一致,学生发展个性较少,教师批评指责居多,鼓励表扬较少,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以应付居多,失去了学习数学本身的乐趣。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好新的教材

2.1理解编者意图: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来整体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材,整体把握整个章节和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将具体的章节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个灵活和深入的理解,转化为内在。准确理解教材的意图和教学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倾向。

2.2把握好教学起点:

如果教材所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状况和学习的积淀程度进行教学。

2.3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

对教材要进行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要进行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进而充实教学内容。

3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学生的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所以,在实际情境下进行的学习,如何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创新教学情境,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创新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思考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3.2创新教学情境的常用的方法:

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能够联系实际来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思考;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做、说、看、听多方面的能力。

3.3情境创设中的常见问题:

在创设情境中极易范整机械性的创设的错误,过度的强调生活,而忽略对学生数学的教学;在情境中只有活动,而没有让学生对活动进行体验,只注重情境的表面化,而不注重情景化的本质。

4在新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1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作为一个园丁的角色,只顾灌输,而没有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己构建知识点,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4.2关注学生的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一个教学结果。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灵活掌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中的乐趣,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源源不断的动力。

4.3满足学生的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让自己的个性特点得以张扬,使数学内容与学生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5新条件下,如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5.1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与此同时,也应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含的教育资源。

5.2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及时的捕捉,注重对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

[1]雷玲著.《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赞科夫著.《论小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3]沈龙明著.《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国出版社

[4]皮亚杰著.《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5]李吉林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究

摘要: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导致其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联系生活和教师授课方式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展示教师人格魅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等具体方法,不断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数学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也是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课程。由于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缺乏学习的动机,导致前进的动力不足。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之所以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数学的学习过于抽象,学生对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学的人数,然后计算出这一群体人数占班级总人数中的百分比,以及不戴眼镜同学的百分比,然后再比较这两个百分比的大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解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如,在学习有关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为教室消毒,班级买了一瓶消毒液,但在使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这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前进行演示,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对比的性质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习起来也更轻松。

2教师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除了数学本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影响。很多事例表明,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多都是由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或者语言行为上有意无意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而导致的。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努力的方向。其中,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把生活中一个个难以理解的数学难题熟练地解答出来,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成为学生在知识界的偶像。二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本身已经有了很多的困难,若一味地对其批评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情。所以,教师经常性的对学生予以关心和鼓励,学生便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充分展示数学的重要作用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续的动力,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能够用数学指导生活,便能下定决心,立志学好数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引导:一是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晓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科学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必须从小学习,从基础知识做起。二是要多通过典型事例,尤其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作用。例如,在农业施肥中,常常需要把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混合施肥,这就需要用到比例的数学知识,通过简单的比例问题,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的大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得以进一步加深。

4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若在和谐竞争的氛围中,会形成你追我赶和通力协作的良好风气,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整体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这样的良好氛围。而要营造这种氛围,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讨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若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讨论,学会积极思考,便能逐渐掌握打开思维的方式,从而更努力地去学习数学。二是要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若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自然能在日后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5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素质教育下,我们更主张快乐学习,若学生都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在开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会大大提升。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因为数学需要大量的脑力,若一直沉浸在思考中,学生难免疲惫,会反应迟钝。所以使用幽默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放松,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放松思想包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状态。其次,可以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和领取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愉快地讨论总结,从而更加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

6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是被迫着学习的。若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鼓励、肯定式的教育方式。一是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当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题目,或者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给出解答问题的一个思路,哪怕发现别人的一处错误,抑或是对教师提出一点点质疑时,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表扬,让其感受自己是被重视、自己是成功的。二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以前的考试和注重结果的考查方式,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这样更容易看出学生的进步,也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7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懂得数学的重要性,营造数学的快乐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展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等方式都是我们激发学生数学动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房颖.农村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09).

[2]张明成.关于数学学习动机与教师特征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3]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分析

摘要:

创新教育是指教师能够对教学活动有所创新,是为适应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主要还是指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发展,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发起了全新的挑战。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当前数学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创新教育提出几点具体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新教育

引言:

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角色。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全面实现创新教育。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具体实现创新教育逐步成为相关学者探究的热点话题。数学教育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教育,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育,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创新教育,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关于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

创新可以说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核心,创新是一种数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及数学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当前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亮点,同时也是一项重点任务,作为基础的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更要把创新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我们作为引路人所必需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小学数学的教育不简单的是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学生参与认知并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实现我国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为国家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2我国小学数学发展现状

2.1教师照搬数学教材:

新课改对数学教材做出了一定的变化,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并不强,甚至是部分教师还并没有对数学教材的处理意识,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进行教学,最终会出现数学课堂剩余时间单纯做练习的现象。这就是说,教师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教材,没有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课堂死板僵硬。

2.2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敢于质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所给予的某些答案单纯的接受,而不敢于质疑。这种现象是最突出的代表性问题,比如说一道数学题目:钟表上时针所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如果老师给出答案六十分之一,那么某些学生就会把心中十二分之一的想法埋没,接受老师的答案。这种现象毋庸置疑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2.3教师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充分利用数学学具:

在我国人教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感知能力。但在目前多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记。这种现象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知事物,相比具体模具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出发,引导他们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3.1积极营造良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通常师生感情好的学生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会打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反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局限于课堂书面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真实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感情的渲染作用,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接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彻底的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构建一个更为活跃的数学思维空间,探求更为广阔的数学天地,逐步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3.2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在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下,教学活动也逐步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计划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通常来说,目前最常见的数学创新教学方式是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景来完成教学任务。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能够激起学生对未知的求知欲望,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板书教学方式基本上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一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通常声情并茂的数学课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我们在对抽象的计算公式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多维的立体图像就能够使得数学公式不再那么乏味,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4结语:

数学,往往带着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不只是为了传播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可以说,数学思维对提升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创新教育开辟出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舒萍,基于创新性思维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1):35

[2]黄发莲,潘明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方面[J].新课程学习(下),2011(6):174

[3]张晓丽,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兴趣三方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5):138-139

[4]郝心利,李明祥,董献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3):115-117

[5]王长路,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0(11):118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

摘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不能实现自主学习。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新时期,教育发展逐渐趋向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现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够创新,教学有效性不能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促进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培养;探讨

前言:

教育改革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提升,首先需要将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力提升受限于教学形式的单一,以及满堂灌的形式中,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形式不能创新:

新时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该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数学教学中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不能注重制定发展学生特长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思考中,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的缺点[1]。

1.2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不同,在难度上比较低,在形式上需要注重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枯燥的知识内容产生厌烦感,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近年来诸多小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一味的赶超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且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创新,进而抑制了学生数学能力提升[2]。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2.1兴趣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在很多课堂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对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创新与改造,提升教学效果。解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障碍,首先需要采取措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在进行图形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将不同图形的尺寸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七巧板的制作,以课堂教学。教师以七巧板-数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印象,实现该种教学法方式是在图形游戏拼接下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好不同图形,在图形一侧标记好数1-7数字,帮助学生认识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数学图形。在不同数字拼凑下完成不同图案的拼接,并以小组竞赛方式找寻同一种图形的不同拼法。教学过程:1)七巧板模型组建。教师将不同图案的拼接数字写作黑板上,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图形进行拼接,拼接环节自由发挥。例如,将数字1和2标在两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上,将数字3在小正方形上,将数字4标在中型等腰直角三角形上,将数字5和6标在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上,将数字7标在平行四边形上。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3这组数字,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要求实现多种图形的拼接,例如长方形、菱形等。2)图形构建。七巧板之所以在图形教学中应用广泛,就是因为它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拼接出很多中不同的图案,例如,小动物图案等。小学生在进行图案拼接的环节中能够对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吸引,并发挥出想象力。3)小组图形种类竞赛。相同图形能够由多种方式拼接出来,以小组竞赛方式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多种尝试[3]。教学总结:七巧板-数字-游戏教学模式,在形式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将图形教学知识展现给学生。当学生以不同方式来实现对不同图形的拼接时,能够感受到动脑思考的快乐,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创新。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在图形组建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寓教于乐。

2.2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发展学生特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需要将墨守成规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生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那么,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如何实现发展学生,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第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足够了解学生,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特点、性格以及品质特征等,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来实现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计划,这样的方式更加的全面而有针对性。在开展相应的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吸引学生注意[4]。第二,师生沟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来源于教师的思想启发。单凭小学数学课堂形式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远远不够。为了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消除陌生感,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引导方式。通过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开展数学小组竞赛。在小组竞赛开展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切实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参与学生问题讨论,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耐心疏导。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教师就可以在与学生沟通中了解学生所想,并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本文中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对策。并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4]徐燕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不会自主学习就容易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小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从不同方面出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关键词:

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换代。只有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对我们课程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了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在的校园里已经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现代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要肩负起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责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教授知识本身更加实用。只有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探索寻求知识,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武装自己,同时也为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打下基础。小学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发端,是学生接受教育,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为学生的发展铺好路,要让他们从小就渴望通过学习知识来丰富自己,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知识。只有让他们热爱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并不断地探索,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同时数学作为是各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于以后的学习、生产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掌握数学这门基本的知识。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学习数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渴望一定事物的倾向,它能够推动人们去不断地去探索追求未知。兴趣的产生能够激起自己认知事物的热情,使人们对于认知事物变得更加积极。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不断学习的动力,也能是自己以强烈的欲望去追求未知。如果丧失了兴趣,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学生没有了兴趣,就变成了被迫去接受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感。兴趣作为一种积极的倾向,能够支持学生不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只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爱好,才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在在学习中更加勤奋。小学教师要清楚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尤其注重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勤奋,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方式。教师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生动活泼、通熟易懂,从而吸引孩子对数学的热情,让孩子能够更加自主的去发现数学的奥秘。同时,教师应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将数学作为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从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从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开展工作,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也能接触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现代的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将教师的思路作为自己学习的参考工具,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样就革除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应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主人翁意识,能够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索。在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思考问题,亲自动手探寻未知并能够对获取数学知识充满欲望,提高他们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仅仅讲授课本中的定义,必然招致学生的反感。教师在这类内容的教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可以通过动手来辅助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更好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折纸来理解分数这种比较抽象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仅能让他们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这部分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探寻知识的兴趣。

3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作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只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提高自己。小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霍允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2期.

[2]詹丽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1年30期.

[3]魏立鹤.小学数学新教材整理与复习的教学[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10期.

[4]陈霞.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10期.

[5]王元.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论坛的讲话[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05期.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浅析

摘要: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思想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当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予以重视。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实践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数学教学;逻辑思维;空间想象

引言: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经过人们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而所产生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仅仅为传授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

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的灵魂,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掌握数学思想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①。使数学知识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更为深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能够将学生的能力与智力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数学思想的掌握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也是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与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利用思维来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通常都是不易操作和理解的概念和活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然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将重难点形象的展示出来。多媒体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形象化,生动形象的向小学生进行展示,使小学生更容易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多媒体通过具体的形象以及声与色、动与静的结合,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加深对重难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一些小学生虽然在学前已经接触到了加法运算,甚至一些小学生在学前已经掌握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算式中的名称以及加法的意义却仍然难以理解。为了让小学生对加法建立初步的认识。以1+2=3这个简单算式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画场面,画面呈现三个鱼缸,其中第一个鱼缸有两条鱼,第二个鱼缸有一条鱼,最后一个鱼缸是空的,前两个鱼缸下面出现数字2和数字1。三条鱼都在鱼缸中不停游动,还可以适当加入音频效果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师此时要引导小学生数清楚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鱼,当小学生对三个鱼缸集中精神进行观察时,运用动画效果将前两个鱼缸的鱼都倒入第三个鱼缸中,并让学生数清现在第三条鱼缸中有多少鱼,此时在第三个鱼缸下面出现数字3。这时通过屏幕将1+2=3这个算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画面对加法中的合并概念进行理解。

2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具体方法

2.1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讲解知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讲授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对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2]。同时,也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置入学生的脑海中,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化。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进行讲解时画出线段图,让学生根据图形对运算法则进行理解。教师在对线段图进行讲解时要融入趣味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符号是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符号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严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渗透其中,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学习比和按比例分配时,教师首先可以将:的定义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为学生举例比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利用有关比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直观的对学生符号化的数学思想进行渗透与引导,从而扩宽学生的思想观念。

2.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知识中常用的解题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智慧与创造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拥有自身独立的解题思维,将难题简单化,将生题熟悉化,将复杂题简易化,使学习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加法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位数的加法运算可以运用普通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解答的化归思想渗透给学生,提出1746+425等于多少?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师应当改善自身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与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阙岭,王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

[2]孙立伟.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赤子.2013(12)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