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数第二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京版小数第二册《认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京版小数...

北京版小数第二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2016-01-13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为北京版实验教材第二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共分为五部分内容,具体结构安排如下图:

包括100以内数的数法;100以内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100以内数的顺序;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经验和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本册书中学生接下来要学习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单元中将拓展巩固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使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数的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数学思考

(1)使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组成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及进行简单的估计等活动中,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及估测的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渗透初步的符号意识。

3.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

(1)使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2)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倾听、交流、讨论和发言的好习惯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法。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又是读写的重点。

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因为数的含义及其读写方法所涉及的数位概念、组成方法等知识是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并形成相应数感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因为它对学生后继认识更大的数有着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

(1)一个一个地数,几十九后面是多少;

(2)学生口中数的数与物体的实际数量相对应;

(3)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4)数位的意义。

一、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了9课时,第一部分的《数数、数的组成》和《练习一》为1课时;第二部分《读数 写数》为1课时;第三部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中第8页的《100以内数的顺序》为1课时、9页和10页的《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和《练一练》为1课时、11页~13页《关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认识》和《练习二》为1课时、14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为1课时、15页《练习三》为1课时;16和17页《整理与复习》为2课时。

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特点:

1.依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先通过用小棒摆两位数和用计数器拨两位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两位数的组成特点以及满10进1的基本计数方法,引导他们体会100以内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和先后次序。

在此基础上,借助计数器教学读数、写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并相机明确相关数位名称

接着安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角度去探索口算方法,巩固了对数的含义的认识。

2.重视数学模型,早期渗透数与形的结合。

因为低年级段的孩子是初步建立数感最关键时期,本教材在认数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通过画数学模型对数的认识做出表征,充分发挥模型的表象作用。其中大量利用小棒模型、点子图模型、珠串模型,计数器等模型、数轴模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数及数的计算。

3.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另一方面,认识数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它进行交流。

4.关注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多样化的学习策略。

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时,教材首先呈现一张不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试着把它填写完整,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这就为学生探索性地学习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二、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这些编写特点建议教学时:

1.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

2.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

3.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1)重视计数单位的累加

(2)重视数字、位值、数级的理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