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2015-11-12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

10.1 统计调查 约3课时

10.2 直方图 约2课时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约2课时

10.1统计调查(1)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

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

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二.授新

1. 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四.小结

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①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②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

③描述数据的方法──表格法、条形图、扇形图。

五.练习: 王聪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

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

①你能说出王聪一家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

②若他们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

六.作业:

10.1统计调查(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数据,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全面调查法来解决实阿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

2、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师生互动

1、学生代表收集到的数据向全班同学展示,说明数据的方法。

2、由其他组员补充说明还有没有另外整理数据的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三、描述数据

1、各组讨论由数据及统计图表所反馈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依据。

2、感受其他小组对数据描述的情况。

3、你对别人的发言有何补充?有何更好的设想或建议?

4、教师肯定和选择学生的展示成果,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喜悦

四、收获感想

1、分组讨论,学生畅想本节课的收获、感想。

2、代表发言。

五、布置作业:

10.1统计调查(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历程,从中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与总体等统计概念.

2、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体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抽样、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反映总体的思想。

教学难点:样本特征的观察与归纳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注意借助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

2、让学生联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近视这种现象我们经常看到,也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近视会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便,我们能举例说说吗?

二、提出问题

为了了解情况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该地区准备对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调查.那么如何调查呢?

1.学生思考、讨论开展调查的方式?

2.讨论(一):仅仅是从小学学校抽取部分同学作为调查的对象,妥当吗?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呢?

3.讨论(二):(1)导致学生们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影响近视的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3)请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三、解决问题

1.你能根据所制的统计表与统计图,估计一下该地区中小学的视力情况吗?

2.学习样本、总体、抽样、调查等概念.

3.小组活动:你能再举出抽样调查的实例吗?

四、课堂练习

利用调查问卷对本班同学进行调查,集中视力不良同学的问卷,并用表格整理相关数据,针对形成视力不良的原因,请提出一些保护视力的合理性建议。

五、小结

1.统计调查的两种常用方法. 2.具体调查的常用方法.

3.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必要性. 4.学习中讨论的重要性.

5.表格与统计图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作用.

六、作业:

10.2直方图(1)

教学目标:

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组距和组数、频数及频数分布表

教学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这种统计图的方法。

2、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典型案例选取广播操参赛者来介绍直方图

二.授新

1、极差的概念: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五、作业:

10.2直方图(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教学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 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2、 突出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二.授新

讲解教材166页例题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1、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距分组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2、怎样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五、作业: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通过对本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2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4 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5 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

四、 学程与导程活动

活动一 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