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小胖上车》-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上数学:《小胖上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一上数学:《小胖上车》

一上数学:《小胖上车》

2015-07-23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要去公园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好吗?(好) 。(多媒体)看,公园里有柳树、有(小河)、还有(滑梯、翘翘板、碰碰车)。

[运用谈话方式引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出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看他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在游乐园玩电动小汽车的话题]

二、 小胖上车(看算子表达式求和)

师:一些小朋友去儿童乐园坐小汽车,你们看,原来车上有几个人?(出示图片1)

生:车上原来有3个人。(板书:原来 )

3

问:谁来了?(出示图片2)

生:小胖。

师:小胖准备干吗呀?(上车)。(出示课题:小胖上车)

问:车上添加了一个人,可以怎样表示呢?

+1`

生:加1。(板书:3)

问:后来车上有几个人?(出示图片3)

(板书:后来 )

( )

生:后来车上有4个人。(板书:4)

师:谁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呢?

(原来车上有3个人,又添加了一个人,后来车上有4个人。)

抽2个学生说一说。

问:我们看图知道了3添加1是4,那么没有图,3添加1是几你知道吗?你是怎样想的?

原来 后来

+1

(板书:3( 4 ) )

生:3加1是4;3和1合成4;

[由多媒体的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比较直观感受添加这一加法的另一含义,通过看图编故事,既让学生掌握今天的所学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问:那么6添加1是几呢?你们知道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6添加1是7。6加1等于7,6和1合成7。

师:像这样的题目你们会算吗?这里有3道练习题,请你们互相说说( )里填几。

+1 +2 +3

练习: 5( ) 4( ) 2( )

师:第一题谁来试一试?

生:5添加1是6。

生:4添加2是6,2添加3是5。

师:下面请你们自己完成书上的练习行吗?

完成书上练习的6小题,集体核对。

三、 乘车游戏上车(列加法算式求和)

师:请一组的小朋友表演乘车游戏,问其他同学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用原来、又、后来来编一个故事呢?请你们两个人一组,试一试。

生:原来车上有3个小朋友,又上来了6个小朋友,后来有9个小朋友。

问:这里的3 6 9 你能不能用符号把它们连起来?

问:那么算式可以列?

+6

39 或者 3+6=9

问:3表示什么意思?6和9呢?

生:3表示原来有3个人,6表示又上来了6个人,9表示后来车上有9个人。

师:请另一组的小朋友再来表演一下乘车游戏,其他同学先编故事,然后再列算式。

生:原来车上有6个小朋友,又上来了3个小朋友,后来有9个小朋友。

算式:6+3=9

完成书上练习,集体核对。

(注意:在这里看图只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因为它有时间的先后)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数学语言,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有助于今后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游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结合学生间的评价给予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四、综合练习(练习纸)

1、 又生了几个蛋?

2、 小胖原来有几元?

师:请你用原来、又、后来编一个小故事,好不好?编好以后先讲给旁边的同学听,然后请全班的小朋友听谁讲得最好。

3、○○○

7 遮住部分是几?为什么?

4、 △△△△

9

[设计一组有层次的练习,既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也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一部分练习分为三个成次,第一、二成次为基本练习,请学生看图编故事,看图列算式,巩固自己的学习内容;第三部分为提高部分,请学生猜一猜水果图遮住部分上多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动脑筋:(略)

[设计了三道拓展研究题,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更进一步明确添加与合并都是加法的含义,从而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2005年10月18日下午,我上了一堂自报课,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还邀请了徐上达老师进行了评课。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比较直观感受添加是加法的另一个含义,通过看图编故事的数学活动过程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为今后的应用题学习打下了坚石的基础,在课堂中,进行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感知在运动状态下的添加的含义,通过游戏,请学生编故事,根据故事列算子表达式或算式,使学生感知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练习设计有层次,基本练习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高练习、拓展练习满足了求知欲更高的学生,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练习中个别题目的设计,可以加以改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在看图编故事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恰当、准确。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明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备课、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