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

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既包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情况的全盘设计,也包括在课堂实际教学场景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教师的处理。同样的教学设计,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可能生成不同的实际结果。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跟进策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策略一:顺水推舟

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基本吻合时,教师可按照教学预设顺水推舟。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先出示情境中的问题:小红去商店买一枝圆珠笔和一本笔记簿。一枝圆珠笔2.58元,一本笔记簿3.15元。小红一共用去多少元?原先预设学生可能把“元”作单位的价钱改写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也可能直接进行竖式计算。在实际教学时,学生首先提出把小数改写成整数计算的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同意。但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样算的结果是573,还要转化成5.73元呢。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引导:“是啊,差点忘了。看来这样算是可以的,就是有点麻烦。有更好的方法吗?”经过教师的鼓励,原来尝试用小数计算的学生踊跃地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顺利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策略二:画龙点睛

新课程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是符合计算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的。学生在自己探索算法、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考,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设学生的具体算法,有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虽有引导优化算法的意识,但教学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教材让学生探索24 + 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24 + 6的计算基础,因此不觉得困难。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相应地提出:(1)先算24 + 6 = 30,再算30 + 3 = 33;(2)先算1 + 9 = 10,再算10 + 23 = 33;(3)先算4 + 9 = 13,再算20 + 13 = 33。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加以比较,因此教学的感觉是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的认识并不清晰。实际上,学生提出的这些多样的算法,本质上都是4 + 9 = 13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1)种方法是先算4 + 6,第(2)种方法是先算1 + 9,第(3)种方法是直接算4 + 9。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现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先相加的;由于结果满10了,因此最后得到三十几。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体现在画龙点睛上。

策略三:临时转舵

动态生成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忠实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教学采用的例题是把一盘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由于事先复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并突出了平均分。因此,预设学生应该不难理解用1/2表示。可实际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提出用2/4表示。此时,预设的比较流畅的教学过程“卡壳”了。教师只好临时转舵,让这部分学生先详细介绍自己的想法,在肯定学生的想法是对的基础上,提出关键的问题:这里把一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因此要用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问题,澄清了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分数意义的本质。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肯定学生这样想也可以,或者视学生的想法而不见,显然失去了使学生深化认识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教学过程,提升驾驭、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