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实践活动 数学 综合 素材 评价

【正 文】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数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新课标对实践活动课提出“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施活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受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必须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的模式,要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我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每一册都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安排了二至三次实践活动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我就如何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立足综合,着眼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应突出其“综合性”这个特点,其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指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计合适的包装”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活日常生活经验。我播放两段录像:镜头一,新华书店工作人员正根据教材大小和多少的不同,分门别类地把教材捆扎包装成各种长方体形状,装上汽车。镜头二,商店里,营业员把几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熟练包装好递给顾客。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要把物品包扎成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这样的捆扎不仅牢固,而且便于保存、运输、携带等结论。(2)操作实践,初步产生体验。主要引导学生研究4个磁带盒捆扎情况。①摆一摆,说一说:4盒磁带有几种不同的拼摆方法?②想一想,议一议:在以上几种拼摆方法中,你会选择哪种进行捆扎?为什么?③做一做,比一比:各人练习捆扎,感受体验,讨论交流方法。(3)总结归纳,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有6盒磁带,你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若有12盒磁带呢?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活动等教育改革的精神,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对此,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第十一册《利息》教学后,可设计一节《我当银行经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储蓄单、借据,学会填写单据,巩固利息计算。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再如教完某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举行模拟土地拍卖会等。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强烈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应用,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培养其应用意识、发展个性品质的平台。

三、创设情景,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至于活动的组织形式,我认为可以灵活多样:

1、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或实物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广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还可以深入工厂、农村、家庭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例如统计家庭一周内丢弃废塑料袋个数再进行分析,可以个人活动。有些测量、设计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汇报交流又是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3、活动组织体现民主,尊重个性。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四、融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涨。

如:学生学习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规则形体的体积后,我安排了一次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全班每4人一组,分别围坐在一起,每组桌上均放有一个鸡蛋、一个辣椒、西红柿、土豆、黄瓜、一盆水、一个塑料容器(规则的)、一把直尺和一个水杯。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动脑筋,想办法,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任选一种或几种物体测体积。经过充分讨论,每个组都有了各自的测算方法,并期望得到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认可。各组一人发言,多人补充,其他同学还可以提问或指出不足。大家发言很积极,听得也很专注,思维更是活跃。在成功的发现和精彩的说明中,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次比一次高涨……以测鸡蛋为例:有的同学说,我把鸡蛋捏碎放入带有刻度的水槽中测量后计算;有的同学说,把鸡蛋煮熟,割补成圆柱体,测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进行计算;还有的同学说,用橡皮泥把鸡蛋裹起来捏成长方体,再把鸡蛋拿出来,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用大长方体的体积减去小长方体的体积,也可以知道鸡蛋的体积,……最后,在大家争论中择优确定:把容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装满水,再放入鸡蛋,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还可以把鸡蛋放入容器中并注满水,再取出鸡蛋,水面距离器口部分的体积便是鸡蛋的体积……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很有道理。方法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形体,同时靠操作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各小组人员合理分工,配合默契,很快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算方法。

五、组织实践活动,注重问题解决

一般来说,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包括这样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解决问题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一次实践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关键一点是看学生能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策略,能否获得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呈现具有挑战性的、现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积极评价,激发潜能

《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提出的奇特的猜想、严密的证明、精妙的论述,给以热情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爆发出的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同样要给以热情的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建立信心。一次以调查农民收入情况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有学生写出了这样一段报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是打工收入,而养殖业、种植业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建议农村凡是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没有能力的人在家做好家务劳动(指农副业)。”

还有学生这样写:“农村种植水稻、小麦等收入太少了,费用(指成本)却很大,不如养殖栽桑,因为养殖养蚕的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15%以上。因此,应当多养蚕、猪、羊、鸡等。”

还有不少同学提到了农村的工业发展问题,提到了科学养殖、种田等。学生的这些自发的、自主地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种种结论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其中的经历、感受是坐在教室里永远不能体会的。

对于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劳动结晶,我们教师无不引以为自豪,又怎会吝惜赞美的言辞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