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师的自我发展——对教师进行自助式自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追寻教师的自我发展——...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追寻教师的...

追寻教师的自我发展——对教师进行自助式自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追寻教师的自我发展——对教师进行自助式自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追寻教师的自我发展——对教师进行自助式自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目前,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做法:以脱产或业余方式组织教师进修;累积学分制的继续教育;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等。这些培训方法,对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方法的缺陷:带有强制性,较少考虑受训教师的自主性和自愿性。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尝试采用更贴近教师需求的培训方式。“自助式自主培训”,就是我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提出的新的教师培训方式。

所谓“自助式自主培训”,是一种建立在“自助”环境中的教师自我学习的培训方式。其中,“自主”表示教师内在需要的主动性,“自助式”表示学校提供学习的选择性。

“自助式自主培训”包含以下几个要义:(1)学校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给教师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2)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合作对象、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手段。 (3)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感染教师,不断激励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这种培训最大的特色就是自主、自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形成“自我需要——自主进行——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直至自我培训成为教师的终身习惯和职业需要。

什么样的机制有利于自助式自主培训的实施?

根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反思、交流、研究、示范作为开展培训的四大机制。与这些机制相对应,自助式自主培训又包括了“四大支柱”:录像反思、互为导师、科研内化和示范辐射。这四个支柱不仅支撑起自助式自主培训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自助式自主培训的四种主要形式。

一、“录像反思”:凭借教学录像勾勒出教师成长的动态轨迹。

自我反思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大力提倡的方法,一般培训中进行自我反思,多采用回忆、口头叙述和日志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优势是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条件,但存在授课教师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实课堂教学情况的问题。

我们利用学校具有的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段等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作为礼物馈赠给教师,作为他们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

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很受教师的欢迎。一位老师在《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助餐”》一文中这样写道:“过去自己授课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也就没有再回头看一看自己课上得怎么样,更没有去认真剖析、反省自己课改落实的情况。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自己的课例真实记录下来后,等于有了一面观看自己的‘镜子’。通过观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这样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二、“互为导师”: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如果把教师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个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互为导师”则是教师群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

传统的导师制是同一学科中,年长的带年轻的,有经验的带没经验或经验少的,而且多由学校指派,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亮点,如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洋兴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资历,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导师”。

在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冲破片面讲资历、讲学历、讲职称的“樊篱”,鼓励人人争当“导师”。“导师制”核心是“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我们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传、帮、带的对象,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曾有一位年轻教师,刚到学校任教时,几次随机抽查听课,他的课堂效果都不理想。正当他痛苦、不安时,学科组、年级组的老师们主动鼓励和帮助他,自愿成为他的导师,让他去听课学习,指导他备课、上课。现在,这位年轻教师所任教班级的成绩进步很大。这位老师说,是学校的“互为导师”,让自己重新找回了作为教师的勇气和自信。

另外,在学科组的管理上,我们还建立了“学科组基金”制度,将教师外出学习、参观、交流等业务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科组,由学科组教师决定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次数,形成群体自助学习的新方式。

三、“科研内化”: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自主进行的科研,与参与来自学校外部的教育科研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教师自主进行的科研,其课题是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中发现的,然后再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培训中,很多被发现的问题都来自录像反思环节。这些问题就成了各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要攻克的课题。在确定这些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课题不求大求全,而是要避虚就实,去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让作业的数量、质量合理,如何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沟通,等等。

我们提出科研内化的原则是:“发现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育即科研,成长即成果。”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内化,能够真正实现:备课时,能进行二度开发,教师是研究者;上课时,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师要有“第三只眼”;下课后,教师就是反思者。

四、“示范辐射”:扩大自助式自主培训成果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在学校,我们通过举办“名师杯”等竞赛,来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扩大从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

“名师杯”竞赛从2001年起,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师利用这个机会互相观摩、交流和学习,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名师杯”竞赛是教师全员参与的活动,学校对参赛课进行全程录像,从中评选出优秀课,参加在开放日举行的“名师杯”决赛。所有参赛课都制作成光碟,作为礼物赠送给参赛教师,以便回顾、反思和提高。四年的时间里,学校为参赛教师制作、赠送了近1000个光碟,它成为教师的一面“镜子”,见证着教师的成长。

2003年的“名师杯”竞赛总结了前两届的经验,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2004年,又推出了说课比赛。在比赛中,许多老师反复打磨,精雕细琢,一次又一次走上讲台试讲。这个过程,让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水平有了长足提高,“人本”课改理念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深入课堂。

经过几届“名师杯”竞赛的锤炼,学校涌现出大批校级、区级、市级以及在广东省和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名师,像杨霞、徐园、李琳等教师都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第一名,在学校教师自主培训中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应该说,录像反思、互为导师、科研内化和示范辐射这“四大支柱”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其中,录像反思是基础性前提,科研内化是核心内容,互为导师是保障,示范辐射是落脚点和归宿。

由这四个支柱支撑起来的自助式自主培训,立足于教师常规教学,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创建起一个问题“发现——解决”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实践、自主反思,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它力图引领教师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归根到底,自助式自主培训既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也是一个教师探求自我发展的环境。

在进行自助式自主培训时,我们还有必要强调学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方面,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定位应该是帮助教师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就自助式自主培训的理念来说,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能够基本满足教师自主培训需要的“自助餐”。为此,学校要尽量挖掘培训资源,从机制和政策上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并从物质条件上尽量满足教师自主培训的需要。像我们学校根据教师需要提供课堂教学录像服务、建立学科组基金等,就是将“管理即培训”的观点落到实处的做法。

另一方面,给予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一个初始动力,是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自助式自主培训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自主性。但是,刚开始,教师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会自主”到“能够自主”的过程,促使这个过程顺利展开的方法,就是给教师一个恰当的初始动力。

在录像反思环节,我们用录制“优质课”作为初始动力。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只是让教师把自己定义的“优质课”录下来,而不是采用常态课录像或随机录像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录像,只能看作自主培训结果的记录。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录像反思的重要性,甚至习惯于利用录像手段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时,教师就会申请利用录像记录自己的常态教学,然后从常态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教师逐渐进入自主培训的“佳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