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指导 服务——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研究 指导 服务——刍...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研究 指导...

研究 指导 服务——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研究 指导 服务——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研究 指导 服务——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诞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群体,教研员(尤其是地市、县市两级教研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也不是单纯的教育实践主体,他们将如何走进新课程?其职能、作用等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使教研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教研员曾经有过丰富的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深入的行为思考,而且课程改革是在现有课程基础上的改革,教研员对原有课程框架、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熟悉,为他们参与、指导课程改革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教研员善于发现或预见到教师容易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能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迅速为教师解决问题、解答难题、提供帮助。那么,教研员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地位如何?新课程改革对教研工作又有什么新要求和新特点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显而易见,《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法定文件对中小学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工作内容及方式都作出了回答,凸显了教研人员的作用和教研工作的特点:研究、指导和服务。笔者拟结合自己对课程改革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教研工作实际,就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谈点认识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根据《纲要》精神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顺应新课程教研的新观念: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和教师,教研的过程是教研员与教师、教研员与新课程共进共育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总思路概括为:凸显“三性”特点,实现“五个转变”。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工作凸显“三性”特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研工作更加强调的是专业研究、水平指导和服务意识。因此,教研工作必须凸显“三性”特点,即:研究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教研工作特点之一——研究性

教研工作的核心在于研究。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而教学研究不仅是教研员的中心工作,也是教研员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研究的重点应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研员应以新课程的目标为导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研究。新的课程改革使教研工作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的理论,不仅要掌握新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更要全面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

⒉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以教师为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和工作方式,实现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重点研究如何使课堂成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使学校成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逐步形成民主、和谐、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⒊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规律以及在教学中怎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和教师角色转变。研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如: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意识。

⒋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总结、推广课改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的提高。

⒌实施课程改革后的教研工作更多的是研究教育,而非单纯研究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教师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研究如何“用教材教”,而非如何“教教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⒍研究如何突破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从研究终结性评价转向研究如何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探索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⒎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同时,要防止教学模式化,探讨如何从偏重课堂教学模式化和程式化的研究转变为更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个案研究。鼓励教师对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形而作出相应的安排,切忌简单移植他人的教学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应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自己的课”。

⒏研究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从更实际和更广阔的角度去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教研工作特点之二——指导性

教研工作的重点是指导教学。指导既要有宏观指导,也要有微观指导;既要有抽象指导,也要有具体指导;既要有浅层次指导,也要有深层次指导。过去,教研员下基层指导工作,往往以“专家”、“权威”或“领导”的身份出现。教研的内容贫乏,教研的形式单调,基本上是围绕优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研员对教学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⒈教研指导重在使基层形成“造血”机制。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对教学的指导主要是对教学起支撑和保障作用,指导的目的重在培养基层的“造血”机制,逐步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同时逐渐消除教师的依赖心理,使教研员和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参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共同提高。

⒉教研指导以课题为纲,以校本教研为本,提升教师群体的研究能力。

校本教研是一种与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全新教育理念,其宗旨是要发挥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作用。对学校教学和教研的指导,教研员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要以课题为纲,以校本教研为本,从“教师的关注点就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及落脚点”这一理念出发,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教研员应指导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方法,增强研究意识,获取实践例证,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证明和修正,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⒊教研指导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建立对话、交流和互动的教研机制。

过去教研员听课和评课主要注重教师对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师的语言、教态和板书是否得当等。往往是教研员“居高临下”,一锤定音。现在,教研员指导新课程教学则应以人的发展为本,建立对话、交流与互动的教研机制。这里所指的“以人的发展为本”,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教师角度分析,教研的根本目的要促进教师的成长,教研活动要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方面下工夫,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话、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民主和平等的教研氛围,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和个性。教研员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创生一种新的教研文化。然后,从学生角度分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研员指导新课程教学应着眼于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是否关注学生高尚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立足于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去评价教学,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今天的学习为他们明天的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⒋教研指导要以培训为载体,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

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是教研工作的主要指导形式之一。教研员应将培训的重心放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上。培训的形式应以参与式或互动式为主,有理论讲座、观摩示范课、名师新手同台演艺、青年教师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培训不再是教研员对教师“满场灌”,而是要求教研员作为协调者与教师共同研究、探讨。让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释放其潜能。

教研工作特点之三——服务性

教研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是教研员教研工作的主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研员的服务方式也应发生重大变化。教研员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公开课教研活动、论文评选和优质课评比等层面上,而应向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面提升。教研工作应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让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中完成不同的任务,给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

新课程背景下,常见的教研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⒈传统式 由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或观摩课,课后进行反思,同伴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中心点评发言,最后由教研员进行归纳总结。传统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重在追求一种完美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⒉参与式  以典型课例为线索,以参与研讨为核心,以教师的原有经验为研究基础,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热情为基点,以参与教师的自我感悟、自我建构为目的,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念的交锋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反思研究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内化并升华为教育理论,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⒊案例式 围绕教学的“典型事件”进行解剖、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⒋网络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育网络手段,设立虚拟网上教研室,开辟“教研论坛”栏目,围绕主题,开展网上教研,开设名师、教研员工作室,让更多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教研,发挥教研员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作用。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工作要实现“五个转变”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研员应放下“专家”、“领导”的架子,新课程强调合作、对话、探究,教研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应作相应的调整,实现教研员角色、教研活动、教学评价、研究范围和教研方式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研员角色由教研活动的管理者、传授者、控制者、主导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和合作者;教研活动由教研员的“一言堂”、“指令性”部署工作转变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出谋划策的“急需性”问题解决、案例剖析;教学评价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多样性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研究范围由对单科、单项或局部的研究转变为对系统、整体或综合的研究;教研方式由相对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式状态转变为开放性、多样性和互动式状态。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的大革命,它给教研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教研员首先要注意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寻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善于总结和反思,建立以英语骨干教师为节点的、完善的各种教研网络,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富有新课程特色的教研工作,并与教师共同构筑教研平台,实现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成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