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一、现状分析

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操,离不开问题。同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问题教学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理念与实践之间的磨合不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形,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功利性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提问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势利”。

1. 迎合教师。例如某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师引出三角形后,问:“同学们,关于三角形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由于学生没有预习,缺乏相关的心理意向,因而无从答起,教师十分着急,一再启发,终于有学生发言:“我想知道三角形是不是有三条边”“我想知道三角形是不是只有三个角”等等,学生的提问仅仅是为了迎合教师,博取教师的欢心,结果是明知故问,无中生问。

2. 应付考试。就某个内容提问已纳入考试范围,且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不管是怎样的问题都可以得分,所以学生的提问很有“技巧”:提出的问题,越简单越好,字数越少越好。例如一道试题“张爷爷家养了白兔25只,灰兔20只”,要求学生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六年级某个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竟然是“白兔、灰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灰兔多几只”等等。

(二)低效性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标签式。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所以上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就某个内容提问,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乏有价值的问题。提问结束,教师夸奖一番,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搁置一边,继续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似被愚弄。

2. 钓鱼式。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一方面让学生自由提问,另一方面想着自己的问题,结果是“万问归终”,学生一直提到教师预设的问题为止,学生提出问题好似进入教师设置的圈套。

3. 句号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问号走向句号,课堂尾声缺乏可持续性。教学的最终结果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不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广泛、更深刻的新问题。

二、对策

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么,如何让问题教学落于实处并体现出独到的价值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问题的源头──让学生好提问题

问题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诸如学生“无言以对”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其原因比较复杂,从设计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教学中,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以一种成人的思维去思考某个问题,想当然地去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当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所具有的知识基础不能正确把握,结果出现偏差。

二是对问题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不够,对于某个具体问题或事物,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我们事先准备也不够。有时,由于问题设计过于宽泛,使得学生泛泛而谈;有时又因为过于狭隘,让学生无言以对。

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源头问题,让学生好提问题,以上两方面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关注细节,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1. 立足教材。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深入挖掘,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契机。可在揭题、审题时让学生提问,于教材的疑点处让学生提问,围绕重点问题让学生提问,挖掘教材的“空白”点让学生提问,在拓展延伸时让学生提问,等等。

2. 通过故事。教学时可围绕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活跃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某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开头用猴王分桃的故事,诱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了一串有价值的问题。

3. 巧用媒体。多媒体的介入,使数学课堂更有活力,也更有张力。多媒体的作用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在问题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形合一、动静结合的优势,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 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例如,可以结合储蓄与购买国债的问题,让学生调查父母是如何处理余款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比方“哪种方式更合算”“两种方式又有何各自的优越之处”等等。

5.链接生活。例如,某教师以“出租车上的学问”为题,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课前,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些出租车的车票,自己先研究,把不懂的问题带入课堂。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我们体验到一节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主,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课。

(二)问题的质量──让学生提好问题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绝不等于问题越多越好。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低劣的问题则会浪费时间。因此,在打开了学生问题源头的基础上,要注重问题质量,竭力引导学生提出好的问题。

1. 方法的指导。问题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一些提问的方法必不可少。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应该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什么叫百分数?”“学百分数有什么用?”“百分数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这里,笔者并非要教给学生提问的固定模式,而是要让学生把握住了解一个事物常用的思维角度。比如上述一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对一个新的概念可以从它的意义、作用、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上加以认识。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才会更有质量,更具数学味。事实上,学生质疑的过程既是学生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完善自我认识能力的过程。

2. 时空的保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问题的形成也需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质疑时,给他们足够的时空。一方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自我整理与加工。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质疑时,略显着急,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更有口头上的浮光掠影:“同学们,对于这部分内容,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我们就进入下一环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力量,要适时地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研究中筛选自己的问题,让粗浅的问题在小组中先行解决,在此基础上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3. 评价的推动。积极有效的评价会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提出好的问题。问题教学中的评价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富有激情的口头评价:“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专业”“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这个问题大有研究的必要”……这样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促进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口头评价,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因为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会让学生觉得你在欺骗和愚弄他。适当的夸张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度。笔者始终觉得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最低限度要有感而发。其次是分层的书面评价。要完善考试中对提问的评分方法,按所提问题的深度和价值分档给分,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提好问题的习惯。

(三)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好提问题

问题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通过“问题”这座桥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的问题去,始终保持一个思考的头脑,一种问题意识,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毅力。其外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喜欢提问题。

1. 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差异,其理解能力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其质疑情况也会不同。有时学生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有时却是低劣的,这个时候,高明的教师总是能大度地包容,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点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事实上,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一种呵护,一种期待。教师耐心地倾听,还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会倾听。对于问题教学,无论是学生或教师,倾听必不可少。

2. 关心重视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切忌学生提问结束,教师夸奖一番,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搁置一边,继续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该关心重视学生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合理整合与疏导。学生对某一环节质疑时,往往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其中的一部分问题是和本课内容相关的,可能更多的疑问是本课涉及不到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笔者以为不必遮遮掩掩,可以很坦然地说:“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另外几个问题我们下节课会遇到,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课后讨论……”因为,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有别于一般的日常行为,他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要重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要让他们在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中体验问题教学的乐趣。

3. 慧心延伸学生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还要慧心延伸学生的问题,以促进问题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延伸”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指由问题走向问题,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新的问题,从而巧妙连接后续内容;二是指由问题产生想法。例如:“轴对称图形”结尾部分,教师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回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学的影子”“我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剪一些精美的图案,布置我的书房”……

总之,问题教学基于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的实施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边实践边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再生问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