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挖掘教材资...

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实践与综合运用”。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在一些练习和复习中增加了“思考题”,同时还编写了“你知道吗”这一栏目。这些教材内容是教还是不教?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教——教材中明确规定不作考试要求,不教——教材内容就形同虚设。《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处理,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实现教材编写的意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养分”,使中等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资源的效能。下面就以四年级教材为例,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一、 精心组织,认真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四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共安排了7次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同时能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精心组织和安排每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不能等闲视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

在教学《怎样滚得远》这节课时,我认为圆柱形的物体在斜坡上会向下滚动,到达斜坡底部时还会沿着地面继续滚动一段距离,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常识,操作起来应该很简单。在我做了一遍示范,说明活动要求后,让学生分小组带好工具到操场上去实验。学生们热情高涨,各组马上找地方活动开了。不一会有学生来报告:“胶带卷老是滚弯。”“滚得太远一把米尺量不够。”我只好让学生多试几次,尽量滚直了再量距离,又给滚得较远的组多发了几根米尺。看着学生一次一次地试着,我心里真着急:快下课了,时间不等人啊!下课铃响,只有一大半的小组完成了实验,两个小组得出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是45°时,物体滚得较远的结论。可以说,这是一堂失败的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这节课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出结论,甚至连实验都没有完成,如果不了了之就无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想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这一点,一定要比较精确地再做一次。所以在反思上节课的失败原因后,我亲自做了几次实验。在重上这一内容时,作了以下改进:第一,强调这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比较哪个坡度使物体滚得远,而不是与别的组比谁滚得远,避免学生一味求远而忽略实验的准确性。第二,选择长一点的柱形物体(如铅笔)做实验,避免出现滚弯和滚得太远,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第三,用小木板搭好一定角度的坡后用一叠书垫住,避免由学生手扶住而容易使角度发生改变。第四,在学生实验时,要提醒他们把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不能一会儿摆得高、一会儿摆得矮;要让物体自动地滚下去,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手挡。再次教学后,各组在半小时内基本都完成了实验,8个小组中有7个小组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实验之后,我问学生有何感想,有学生说:“上一次我们做的次数少,所以不成功,这一次我们多做了几次,就发现了结果。”有学生说:“上一次我们组有的成员只顾玩,这次我们合作得好,所以成功了。”学生的感想朴素地说明了他们感受到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良好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而充分的预设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所教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的,靠“想当然”和“吃老本”是无法胜任的。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学生经历这一探究问题的过程,不仅能综合运用有关角的度量、统计和计算知识,而且能从中体验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这对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 合理选择,辅导学生做好“思考题”

四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共安排了20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的设置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这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思考题,教师可不作统一教学要求,在讲完了课内知识后的教学之余,合理选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培养探索能力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举例说明如下。

1. 摆一摆。如上册教材第88页的思考题: 你能用4个8和4个0摆出下面的数吗?先摆一摆,再读一读。(1) 一个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2) 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等。这要求学生对数的组成比较熟悉,特别是“0”在数中的读法,答案不是惟一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想出所有的答案,但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出不同的答案。讲解时可要求学生同桌互相合作,通过你摆我读的方法找出答案。又如上册教材第53页的思考题:把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从哪两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这道思考题如果让学生凭空想像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观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2. 画一画、数一数。如上册教材第21页的思考题: 经过每两点都能画一条直线,如果有3个点,最多能画几条直线?4个点,5个点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这道题就必须借助“画一画”的方法来突破解题的关键,而且教师在辅导时要强调不要漏画和重复。例如有4个点:可给4个点依次标上数字A、B、C、D,先连AB、AC、AD,再连BC、BD,最后连CD。以此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然后再通过“数一数”来探索规律。该题不一定要求学生抽象出科学的数学公式,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规律就可以了。通过这道思考题的教学,可让学生认识到有条理地进行数学思考就不至于遗漏、重复的解题策略。

3. 剪一剪、拼一拼。如下册教材第49页的思考题: 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梯形剪拼成长方形等。教师在辅导该题时要帮助学生体会图形转化的不同方法,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介绍的剪拼方法,让学生动手照样子剪一剪,拼一拼,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变换各是怎样做的,哪些变换中运用了平移,哪些变换中运用了旋转。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还重温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三、 适当引导,辅导学生读懂“你知道吗”

在四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你知道吗”栏目共提供了27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既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又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而且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这些内容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材料。如何发挥这些材料的教育价值呢?

1.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有关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垂直”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垂直”表象,就可适时引入教材第46页的“你知道吗”,结合这两个典型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教材在“你知道吗”中分别介绍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中也可适时引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 在课外辅导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中的一些“你知道吗”,可能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阅读,但我们不能弃之不用。如上册教材第91、93页的“你知道吗”分别向学生介绍了“二进制计数法”和“纳米”的知识,我要求学生在课后上网和查阅有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与信息,并把获得的知识及感想制作成卡片收集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在这样的一个收集资料的活动过程中,既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把数学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发挥“你知道吗”的德育教育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的要求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教材中的一些“你知道吗”恰好蕴涵着德育教育功能。如下册教材第82页的“你知道吗”中关于陈景润的故事等,可指导学生课后去阅读,也可要求写一些短小的读后感,并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又如上册教材第74页的“你知道吗”中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内容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很多,只要教师重视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