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怎样将小组...

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最简分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分数的分母中如果含有质因数3,个分数就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个学生说:“分数分母中如果含有质因3,这个分数也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8个。教学片段一: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块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面积。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三种方法:①一个一个去摆,摆满纸板,量得面积是15平方厘米;②一行行或一列列地摆,再用乘法求出面积;③沿长边摆5个,沿着宽边摆3个,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面积。教学片段二: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长12分米,宽4分米)的面积,想一想如何去测量?一个学生手中只有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无法测量。怎么办呢?在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提醒学生合作去摆。而两人只有1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也不够摆满课桌,这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先讨论如何去量,然后再动手测量的情境。通过小组商讨后,有两人合作的,沿着长边和宽边分别摆一排,就能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也有6人小组合作的,摆满桌面,再算它的面积……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8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20以内加减法”,出示练习:

8+313-6

()+()()-()

()+()()-()

()+()()-()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加法里,当和不变时,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小)另一个加数则相应减少(或增加);(2)在减法里,当差不变时,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减数也相应增加(或减少)。以后学生利用“递增”、“递减”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0.75÷0.5②20÷6③58.6÷11。当学生发现②、③题永远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某服装厂计划本月生产衬衫4000件。上半月完成5/8,如果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一样多,这个月将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6种不同的解法:

①4000×5/8+4000×5/8-4000②4000×(5/8+5/8)-4000

③4000×(5/8×2)-4000④4000×5/8×2-4000

⑤4000×(5/8+5/8-1)⑥4000×(5/8×2-1)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二年级三个班同学坐2辆车去春游,每辆车上坐60人。三个班的男生是53人,三个班的女生有多少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先统计一下3个班去的总人数,那就是60+60=120(人),其中男生53人,那么女生是120-53=67(人);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三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坐,53个男生坐上第一辆车,第一辆车上还有60-53=7(个)空位给女生坐。这样女生就是第二辆车的总人数加7,即60+7=67(人);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坐车的情况,可能会让男生分开分别坐到两辆车上,如果其中23个男生上第一辆车,30个男生上第二辆车,那么第一辆车上的女生是60-23=37(人),第二辆车上的女生是60-30=30(人),女生共37+30=67(人)……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