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数学教师最感头疼的是学生害怕学数学。为什么害怕数学?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愉快的情感,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愉快的情感,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呢?

一、 培养兴趣

情感与兴趣是密切联系的。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愉快的情感,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

1、 实例要紧贴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获得乐趣。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安排了如下几个层次:

(一)请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二)以学生十岁为准,让学生算算老师的年龄,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请学生在纸上写出当自己几岁时,老师是几岁。

(四)请学生想出一个式子概括出同学们的所有算式。

(五)要求学生写出老师x岁时,用字母表示自己的岁数。

(六)让学生自由的读读数青蛙的儿歌,并试着编编10只青蛙的儿歌,说说从中你发现了青蛙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嘴的张数有什么关系,师小结青蛙的只数、腿的条数和嘴的张数的关系。

(七)师引导学生思考当青蛙的只数是a只时,怎样表示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

 (八)学生完成创编。

上述八个教学层次的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起点适当、贴切生动、有趣。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2、重视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形成和发展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学生的兴趣有其鲜明的指向性,体验到情感的实际效果。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要求把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在列出算式,阐述意义后,教师提出:把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同样引导出算式,引出余数的概念。这样在实践中学,学生动手动脑,兴趣盎然。

3.重视自我表露

学生自我表露的重要心理无非是希望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赞许,并通过老师或同学的赞许强化兴趣,产生心理上的补偿与满足感。因此教学中必须创设好情绪。给学生有自我表露的机会。

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在建立了图形周长概念后,教师出示如下长方形:(单位:厘米)

6

8

6

8

先让学生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在那里?然后让学生探讨。探讨时,可让学生自言自语,也可以同桌议论,接着大家发表议论。学生联系周长概念和长方形特征,获得如下几方法:

(1)6+8+6+8

(2)8+8+6+6

(3)82+62

(4)(8+6)2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获得第四种方法最好,在出示几个长方形按第四种方法求周长,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这样师生共同讨论,学生争取发言,探求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暴露无疑,起到了相互激励的作用,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推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 产生需要

情感与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持什么态度,决定于数学学习过程是否能满足它的需要,如果能满足他的需要,就能产生满意与愉快的情感,调动积极性;如果不能满足,就会产生失望的情感,挫伤其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产生需要,并进而变成对数学学习的渴求。

1、 使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它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自我需要的导火线,因为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总想知之而后快,因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先做好的一些只露出一个角的教具,要学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三角形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自然的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老师拿出来的却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样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头脑中出现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的就不一定是什么三角形呢?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就是自我需要。

2、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社会意义。

知识的社会意义常常与学生长大做什么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它比因好奇而产生的自我需要更为强烈持久;同时它会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情感的倾向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实际上是更高层次上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尽量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社会意义。

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社会意义,关键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必须把自己讲授的数学知识尽可能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解与掌握,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恰当地用到实践中去,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需要。

三、 激发矛盾

愉快情感的产生又同学生能否顺利地解决一个个矛盾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当学生渴求而感到困惑的问题得到解决,就产生喜悦的情感。所以教学中,应尽量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冲突。

教师设计的矛盾冲突要一个比一个深入,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学习目标渐进一步;同时学生在一个个矛盾冲突中产生了认知的内驱力,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抵消他思维中的疲劳,是他满足、欣自信。

教学实践证明,愉快情感的产生还同学生能否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密切关系。新课标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加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已产生的情感,对于学习中的缺点也要适当指出,使学生看到不足从而鼓足勇气,学好数学。

(此文获2006连云港市学科论文评比二等奖)灌南县镇中小学 牛中梅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